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探讨了中国能否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起承担全球领袖的角色;现在,我们来分析新冠疫情对这项角色的影响。
一、新冠疫情可能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的影响
新冠病毒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很多国家刚刚才开始意识到病毒对经济的影响。对于像我们一样关注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读者,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新冠疫情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会产生怎样的潜在影响。
虽然目前影响尚不明显,但我们认为,新冠肺炎会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影响:
1. 中国生产引擎的放缓甚至停顿可能会直接导致2020年与之前的几年相比,中国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大大减少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大大降低。然而,3月至4月,中国逐步复工复产,我们担心这种对自然资源需求的降低将是短暂的,并且会被驱动经济快速复苏的刺激措施过度补偿。环保要求很可能在短期内放宽,以加快包括公路、铁路和房地产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经济刺激措施也有可能会推动中国绿色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 如果一定要从积极影响来看,可以很确定得说,新冠病毒提高了大众对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不平衡的认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中国要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意识和行为的改变是至关重要的。用著名经济学家陆正伟的话说,我们面临的真正风险是未来未知的病毒,中医里有一种典型的哲学——“预防大于治疗”,用在这里也很贴切。
从这场危机中,大多数中国人都清楚地认识到,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和社会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日益入侵是人类世界和动物生态系统之间失衡的信号。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在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实现可持续的平衡,对于防止未来的病毒爆发至关重要。
大多数迹象表明,该病毒最初出现在野生动物交易市场,这要求我们对这些活动(部分)进行监管。虽然可能并不完美,但新的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禁止了包括非法贸易和违规贸易在内的一切野生动物消费活动,这是向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市场,新冠肺炎的爆发为遏制和规范野生动物的消费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消除食用野生动物的不良习惯,严厉打击非法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这是一项迟到的举措,它是否会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具有影响力还有待观察;一些动物(如水生动物)没有被包括在内,而且如何使用野生动物作为中药或为“科学目的”的食用也不明确。
3. 2020年的核心焦点将是国内政策:稳定经济、避免失业、提高社会保障和缩短地区间医疗水平差距。
新冠疫情的爆发可能延迟了中国两大目标的实现——第一,与2010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倍;第二,消除绝对贫困。
刺激措施可能会针对能够带来就业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这是政府筹集急需资金、增加居民财富的手段。然而,超规模的钢铁和水泥生产所带来的实质性风险可能会对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 虽然世界期待中国在10月份主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贡献。但由于病毒的爆发,会议的组织工作正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由于病毒的影响,COP15一个重要的筹备会议在2月底已经从中国的昆明转到意大利的罗马,并且中国只能派出5名代表,其中大部分不是来自北京(相比之下,德国派出了15名代表)。让很多社会组织感到遗憾的是,与会前多国政府的期待相比,这次筹备会议所讨论的框架没有达成任何必要的、转型性的目标。
二、一个新的未来?
中文里“危机”一词包涵了双重意思:既是危险,亦为机遇。这种非词源的解释也许并不精确,但却启发我们从当前的危机中寻找机遇。
近两个月来,中国的创造力展现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企业迅速转变商业模式,远程工作和远程学习顺利开展,中国医疗科技和医疗平台的也日益繁荣。
我们拭目以待在中国很可能快速兴起的创新公司,例如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和追踪环境数据(如水质、空气污染)的公司和追踪人们行迹的在线平台。
新冠疫情的扩散体现了全球的相互依赖性。新冠疫情告诉我们,处于气候、生态危机的时代,面对挑战,坚持以本国为中心的方式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在当下全球领导力缺位的情况下,中国有机会迎难而上,引领全球度过危机。
可持续发展从业者做梦都想看到的是,中国把刺激经济的资金都投入到绿色项目中,比如绿色能源、公共交通和卫生等。然而,现实操作起来没有那么简单。纵然推动中国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依旧艰难,在中国还有很多人将继续为此奋斗。
作者:
Mark J. Greeven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教授
Rilito Povea 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副主任
Christoph Nedopil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带一路”实验室主任
翻译:
于倩文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