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将继续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为完善金融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目前,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逐年上升,发行品种不断丰富,已经成为非金融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总量仍然处在较低水平,债务融资工具期限丰富、品种多样、监管严格的优势并未在绿色产业融资中得以充分发挥。本文着眼于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特性和优势,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一、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庞大,产品优势明显
债务融资工具是非金融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其基本产品序列主要包括了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项目收益票据等,通过结构化、信用增进、内嵌期权、浮动利息和多币种安排等多种设计,形成了多层次产品体系,具备多重优势。
从发行情况来看,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庞大。自2008年以来,我国债务融资工具规模逐年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末,全年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企业1520家,存续期企业2316家;截至2018年末,实现累计发行规模达35.59万亿,存量规模10万亿元,占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的49.05%,银行间债券市场因此成为我国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主板市场。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发行债务融资工具规模超过5万亿,发展势头良好。
从品种来看,债务融资工具产品体系丰富,创新能力强。目前已有债务融资工具中,既包括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项目收益票据等支撑型基础序列产品;也包括熊猫债、永续票据、并购票据、创投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扶贫票据、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社会效应债券、定向可转换票据、供应链融资票据等引领型创新序列产品。银行间市场的多层次产品体系,涵盖了不同发行期限、不同募集资金用途、不同增信方式、不同境内外发行主体、不同计息方式,能够有效满足市场多元化投融资需求。
从覆盖范围来看,债务融资工具可精准匹配国家战略需要,助力高质量发展。债务融资工具对募集资金投向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其支持了包括“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多项国家战略。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的演进对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资本市场高质量开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可针对性投向绿色产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一定的逆周期调节能力。然而目前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总体发行量较低,未来如何发展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为绿色产业融资提供更多可选方案是值得深入探讨问题。
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可有效适配产业需求,未来仍有更大空间
2016年4月6日,协合风电投资有限公司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的发行开启了我国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的先河,该中期票据募集资金2亿元,分别投向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目前我国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整体发行份额较小,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一) 覆盖绿色产业范围广,募集资金投向规范严格
历经三年的发展,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我国累计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69只,其中65只进行了第三方评估认证,认证比例高达94.2%;发行总规模784.24亿元,100%用于符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规定的项目。2019年3月,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公开发布《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从发行人、投资人、第三方评估等方面做出不同要求,进一步规范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及后续资金跟踪的相关流程。
从发行品种来看,已发行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包含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票据等多个券种,市场实践丰富。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我国发行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广泛投向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六大类。其中,募集资金使用最多的领域集中在以风电、光电、水电项目为主的清洁能源类,使用募集资金307.11亿元,占比达40%;以公共交通、地铁、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清洁交通领域次之,使用募集资金217.8亿元,占比29%;募集资金投向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领域的占比均为9%左右;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领域占比最低仅4%,仅有33.5亿元募集资金投向该领域。
图 1 我国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投向分布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二) 区域分布广泛,助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从地区分布来看,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全国已有21个省市开展了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工作。其中,北京市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政策传导效果较为突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注册额度最高、单数最多、发行规模最大,已累计发行287.1亿元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江苏省、广东省、湖北省、上海市四个省份发行规模超过50亿元,在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方面实践较为丰富。浙江省、天津市、四川省、山西省、新疆、香港、福建省、山东省、安徽省、云南省、重庆市等11个省份均有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经验,但发行规模均不超过50亿元,发行只数均在5只以下,市场参与程度仍有待提高。江西省、河北省、贵州省、吉林省等4省份已启动注册发行程序,但尚未完成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发行。
值得一提的是,波兰作为与我国签订“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的沿线国家,于2017年申请注册发行“波兰共和国国库2017年度第一期人民币绿色债券”,该债券拟募集资金30亿元,用于投向符合规定的绿色项目,由中债资信提供第三方评估认证,由中国银行、汇丰银行联席承销。该债券为我国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多元化、国际化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也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环保投融资领域深度合作打下了基础。
(三) 基础序列产品优势明显,创新产品可满足多层次资本市场需要
从基础序列产品来看,超短期融资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期限在一年以内,具有较低的融资成本,可以解决企业短期内资金融通问题,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流动性。中期票据发行期限较长,一般为1-10年,同时发行规模较大,利率普遍低于同期银行贷款的利率。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PPN)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不高,对发行主体既有债务要求较低。
从发行期限来看,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中已发行了7只永续债,其余品种平均期限为4.48年,可较好匹配绿色项目中长期融资需求。此外,债务融资工具的创新性较高,绿色资产支持票据(ABN)对企业既有债务和自身资信状况要求较低,目前已发行的10只绿色ABN中,基础资产均属于未来固定应收账款,主体评级较高,融资成本较低,其表外融资的属性可以对保持企业的持续融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伴随着市场实践的加深,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品种进一步丰富,相继发行了绿色熊猫债、碳收益票据、可持续发展债券、社会效应债券以及绿色项目收益票据等新型品种,为健全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支持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三、展望与建议
从市场实践来看,我国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已初具规模,但其结构优势和创新优势并未在服务经济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针对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特点及发展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提升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中的绿色比重。目前,我国24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绿色信贷以及绿色债券持有情况已纳入MPA体系,绿色信贷占比较高、发行过绿色债券的银行可以获得较高的MPA得分。但目前绿色金融在宏观审慎体系中的占比仍然较低,被纳入考评的金融机构数量有限。未来应进一步扩大绿色金融加分的比例和权重,以及纳入考核体系的商业银行范围,以MPA考核刺激金融机构活力,提升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动力和市场活力。
第二,鼓励市场创新,丰富发行种类。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本身种类已相对丰富,可以满足不同的融资需求,但仍有进一步拟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趋势的创新空间。根据目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可以和碳交易等其他绿色金融元素相结合。2014年5月8日,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发行了一只5年期,总额10亿元的绿色中期票据。这只中期票据的浮动利率采用与同期碳收益率相挂钩的计算方式。通过产品创新,不仅可以丰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种类,完善其体系结构,同时也能推动碳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将绿色金融不同的元素相互结合,相互联动。
第三,协同财税政策,以真金白银为企业绿色融资加码。目前我国已有69只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中,仅5只由民营企业发行。从发行层面不难看出,尽管存在绿色通道,在“中小银行降杠杆,金融监管补短板”的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量中小银行以及民营实体企业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仍面临资信状况不足的融资难题,因此,各地方应继续通过财政政策为企业提供资信支持及补贴,设立相关产业基金为企业融资提供平台化的增信方式。
参考文献
[1]谢多,冯光华. 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操作手册(2018)[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4
作者:
刘元博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云祉婷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指导:
史英哲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