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观点 | 推动健康金融支持癌症防治

发布时间:2019-12-11作者:

2019年6月24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决定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明确要求实施包括癌症防治行动在内的15项专项行动。7月9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又进一步细化落实了癌症防治专项行动的具体目标。

一、国内外的癌症肿瘤形势

癌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国内外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目前国内外都高度重视癌症防治的研究工作。根据经济发展程度和相关的社会和生活方式因素,最常诊断的癌症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各个国家和每个国家内差异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都没有高质量的癌症登记数据,这是规划和实施循证癌症控制计划的亟需补上的基础工作。国际上的癌症现状。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2019年9月发布的2018年全球癌症年报显示:2018年全球预计新发癌症病例1610万例,死亡病例960万例。这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18调查数据,几乎所有国家的癌症新发病例数都在增加。《柳叶刀肿瘤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1995年至2014年期间,七种最常见癌症,即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肺癌和卵巢癌的患者中,高收入国家的癌症患者的存活率显著增加。

图1:国际癌症分布扇形图

image.png

数据来源:CA: Cancer J Clin

我国的癌症现状。中国是世界上的癌症大国。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统肿瘤及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等是我国主要的癌症类型。当前,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防控形势严峻。《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人数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最新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人数392.9万,发病率为285.8/10万;死亡人数233.8万人,死亡率为170.1/10万。随着医疗质量和诊疗能力的提升,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相较于十年之前已提升10个百分点。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的是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78.1万,当然,新发病例的数据也受人口结构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图2:我国癌症发病速度

image.png

图片来源:个人图书馆

二、我国癌症防治的主要对策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现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于第十二项“癌症防治行动”中提出的行动目标是: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不低于70%和80%;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及以上并持续提高;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

一是大力开展癌症预防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对于癌症预防和早查工作进行系统部署。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比较成熟的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等重点癌症,制定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各地根据本地区癌症流行状况,创造条件普遍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开展癌症筛查、诊断、手术、化疗、放疗、介入等诊疗技术人员培训。推进诊疗新技术应用及管理。通过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中西部地区及基层能力,提高癌症防治同质化水平。制定工作场所防癌抗癌指南,开展工作场所致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评价和个体防护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农村贫困人口癌症筛查,继续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针对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开展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和肺癌等重点癌症的集中救治。

二是制定癌症临床的相关规则制度。制定并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创新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中医癌症诊疗模式,提高临床疗效。做好患者康复指导、疼痛管理、长期护理、营养和心理支持,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重视对癌症晚期患者的管理,推进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建立完善抗癌药物临床综合评价体系,针对临床急需的抗癌药物,加快审评审批流程。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抗癌药物纳入医保目录。健全死因监测和肿瘤临床登记报告制度,所有县区开展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工作,定期发布国家和省级肿瘤登记报告。搭建国家癌症大数据平台,建成覆盖全国的癌症病例登记系统,开展癌症临床数据分析研究,为癌症诊治提供决策支持。针对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的问题,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织的辽宁省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近日启动,首批参与的23家医院的患者将得到统一的多学科标准化诊疗。

三是建立癌症防控网络。自2011年国家癌症中心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成立至今,抗肿瘤药物监测平台建设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癌症中心工作的重点。已在全国成立22家省级肿瘤防治中心,全国肿瘤防控网络初步建成。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积极构建全国癌症防治网络,协助各省各级医院推进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省级癌症防治中心建设,推动地市级层面成立癌症专病防治机构。同时以医联体、远程会诊等形式与全国70余家地市级(肿瘤)医院建立联系,通过组织肿瘤医院医联体对口帮扶县医院培训会,以提升当地和基层癌症的早诊早治能力、规范化诊疗能力、信息平台建设和肿瘤科研水平。目前已开展共建区域医疗中心合作的地区有河北省、辽宁省、河南省、山西省、福建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建成了国家肿瘤规范化质控中心、国家抗肿瘤药物监测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设立了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对国家肿瘤登记中心等原有平台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扩建升级。

三、我国癌症防治的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广泛流行和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因素的逐渐累积,我国癌症防控形势仍将十分严峻。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提高癌症患者存活率。我国的基本医保制度存在中长期不可持续的风险,孤儿药的使用缺乏有力的财务与监管支持也是中国健康经济产业显著的问题。我国医疗资源分配相对不均,在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地区,医疗水准较低且个人防癌意识不足,但当公众对卫生保健产生需求时候就产生了治疗程序复杂、治疗周期长而医疗费用贵的问题,产生这种矛盾下,由于大部分家庭往往无法承担费用较高的治疗方案与周期过长的医疗治理项目,癌症的存活率始终无法提高。

二是加大健康金融扶持癌症预防治疗的力度。当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及慈善救助等各种制度间条块分割明显,各自为政现象普遍,极大地制约了癌症患者享受救助的水平。应当通过联系制度和政策的修改完善,来解决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和有效衔接问题,以形成金融扶持癌症防治和治疗的保障合力,切实降低癌症患者就医负担。尤其应当通过金融支持的手段,向农村地区和落后地区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提升中西部地区及基层癌症诊疗能力。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落实重点任务。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细化癌症防治专项行动的目标、指标、任务和职责分工,统筹指导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研究疾病的综合防治策略,做好监测考核。要根据医学进步和相关技术发展等情况,适时组织修订完善癌症预防和治疗工作规则制度。各地区应当结合实际健全领导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逐项抓好任务落实。

(感谢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2019年全国肿瘤防控大会暨第七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上的意见与指导。《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上部署的15项专项活动,课题组将逐一从健康金融角度进行解读,此为第一篇。)

作者:

任国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课题组组长

叶蔚青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健康金融课题组成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文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