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观点 | 2018年中国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实践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14

绿色债券的重要特征是募集资金按相关规定投向可以产生环境效益的绿色项目。为确保绿色资金与绿色项目的有效对接,国内外绿色债券市场都明确了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标准和操作方式。在实践层面,国际上主要采用的评估认证标准为绿色债券原则(GBP)和气候债券原则(CBS),我国主要采用绿金委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评估方式通常是第二方评估或第三方认证。本文将针对2018年国内外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实践总体情况进行概述,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绿债评估认证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一、国内外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总体情况

绿色债券的评估认证是发行人增强绿色债券公信力的一种外部审查方式。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外部审查形式包括第二方评估和第三方认证。第二方评估的主要形式为顾问审查和第二方意见,第三方认证的主要形式包括验证或审计、认证。

(一)国内市场以第三方认证为主,发行后持续跟踪

在我国“自上而下”的绿色债券市场政策体系框架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进行专业评估认证的政策文件,通过“顶层设计”调动绿债发行主体进行评估认证的积极性、规范评估机构的工作流程。目前,我国绿色债券评估认证的政策体系基本涵盖了绿债市场上的主流债券品种,对绿色金融债、绿色公司债、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券种的发行申报和存续期的第三方认证做了相关规定,鼓励发行人聘请独立的评估认证机构对绿色债券进行外部审核与评估。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2月伴随着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的成立,我国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工作得以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更进一步。

image.png

表1 中国绿色债券第三方评估认证政策汇总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在我国绿色债券评估认证的市场实践中,第三方认证机构是最重要的参与主体。目前,我国已有多家第三方认证机构,主要分为会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和研究咨询机构三类,其中参与认证较多的机构包括安永、毕马威、普华永道、德勤、中债资信评估、中节能咨询、北京中财绿融咨询、北京商道融绿等。

image.png

image.png

表2 中国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机构概况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从市场认证情况来看,除企业债以外,2018年境内共发行90只普通贴标绿色债券,总规模为1853.49亿元亿元。其中,有84只经过第三方认证评估,规模达1741.29亿元;其余6只认证信息未公开或未进行认证,但均已经过交易所认可,绿色资金比例符合贴标绿债范畴。

此外,2018年共发行贴标绿色企业债21只,由于发改委对绿色企业债进行专项认证,因此不要求发行人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单独认证,大部分企业债发行人未启用外部审核。值得一提的是,“18盐城城南债01”、“18龙源绿色债01”这2只企业债在发改委认证的基础上,分别聘请了东方金诚和毕马威作为评估认证机构,积极通过第三方认证为绿色债券公信力加码。

2018年所有进行第三方认证的绿色债券均只聘请了一家评估认证机构。在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中,安永的评估认证业务排名保持领先地位。从发行数量来看,安永排名第一,共认证20只绿债,包括3只公司债、1只中期票据以及16只金融债;从发行金额来看,安永仅次于德勤,认证的绿债总规模达444.9亿元。

image.png

图 1 2018年各认证机构评估认证数量(单位:只)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image.png

图 2 2018年各认证机构评估认证规模(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image.png

图 3 2018年各类债券数量按认证机构性质分类(单位:只)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在资产支持证券方面,2018年新发行的18只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只有14只采用了第三方评估,其中中财绿融和绿融北京分别评估了3只债券,为评估数目最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中财绿融成为评估金额最大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金额达20.82亿元。

image.png

表 3 2018年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第三方评估认证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国际市场以第二方评估为主,缺乏绿债发行后追踪

从执行标准来看,国际市场上绿色债券的主要认证标准为绿色债券原则(Green Bond Principles,GBP)和气候债券标准(Climate Bond Standard,CBS) 。二者都对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提出了相关规定和操作指引。

绿色债券原则推荐发行人使用外部审查以确保发行的绿债符合GBP的关键要求,并且提出了4种评估认证方式。第一,咨询评估,即向顾问机构咨询发行债券环境可持续方面的专业意见,属于第二意见咨询形式;第二,审计核查,即对绿债框架和相关资产进行审计,重点关注内部标准和主张;第三,第三方认证,即聘请第三方机构对绿债符合外部评价标准的情况进行审核认证;第四,评级,即由专门的研究机构或评级公司对绿色债券的绿色属性进行评级,并且该评级要独立于发行人的ESG评级。

与GBP原则比较宽泛,且不限定认证机构不同,CBS鼓励发行人在发行债券的前后对债券作出认证,而且规定了第三方认证的流程,并发布太阳能、风能、低碳建筑、快速公交系统、低碳运输5个行业标准,且对评估、审计和认证程序进行监督。发行人可以通过气候债券倡议组织认可的核查机构对债券进行认证。

据统计,2018年国际市场上有超过50%的绿色债券选择第二方评估作为外部审核形式。第二方评估是绿色债券咨询核查的常见形式,是指发行人安排的第二方机构(即具有环境方面专长的外部机构)负责核查其债券发行框架和债券绿色资质。在发行过程中,第二方机构利用自身具有的环境和气候专业知识,为发行方提供编制和修订绿色债券框架方面的咨询帮助。在审查阶段,第二方机构审查相关文件并与发行人进行对话、沟通,提供第二方意见。最终,第二方机构基于绿色债券框架以及发行人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一般业务概况等,以报告形式对发行人和债券特征进行简要描述,并评估绿色债券框架中建立的程序和实践的稳健性、可信性和透明度。

虽然第二方评估是大多数公司采用的主要审核方式,但是第二方评估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第二方机构为发行人绿色债券框架的建立提供意见,随后也对自身建立的框架进行评估,将导致第二方意见的形成可能存在利益关联,独立性遭受质疑;其次,第二方意见只是第二方机构提供的一份描述性结果,各机构的评估方法和提供的意见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限制了外部审核对项目透明度的提升;最后,在债券发行后,第二方意见提供方已经不再对包括环境影响评估在内的问题进行审核,缺乏对项目进展的后续追踪机制,无法正确评价绿色债券真正产生的环境效益。

二、政策建议

第一,推进绿色债券标准统一,为绿债评估认证工作提供精准依据。目前我国的绿色债券标准包括绿金委发布的《绿债支持目录》和发改委2019年3月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版)》在分类和项目的定义上存在差别,这也为绿债评估认证业务开展带来了不便。加速推进国内绿色债券标准统一工作,明确对于环保产业的支持,有利于为第三方机构提供可靠的评估认证提供依据。

第二,在顶层设计框架下,继续推进认证程序标准化工作。2016年以来,多家第三方机构先后公开发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方法,探索对环境效益进行评估,其中更多的还是以打分等简易方式进行评价,主观性较强,且易出现错误。在《绿债评估认证指引》出台后,各机构逐渐有章可循,评估认证业务得到规范。2018年随着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的成立,绿色债券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应在已有机制设计和市场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认证程序标准化,针对不同绿债品种制定专门的评估认证指引,强化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提高评估认证方法的合理性与一致性。

第三,提高认证机构准入门槛,进一步规范绿色债券认证市场。目前我国参与绿色债券的机构主要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评级公司、评估认证机构和研究机构,尚无明确的标尺性文件对认证机构的执业资格和展业范围做出明确界定。准入门槛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绿债认证评估市场参与主体多样、认证费用参差不齐、认证质量难以保证的局面,因此,我国应在政府和绿债标准委员会的指引下,通过发放绿债认证牌照、设立绿色债券认证机构白名单或者建立认证行业自律协会等形式,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机构管理,最终提升我国绿色债券认证质量和效果。

第四,加强绿债认证机构能力建设,提高行业技术壁垒。第三方认证机构是绿色债券市场评估认证体系中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其专业程度关系着认证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完备性。可以引入认证机构市场化评价机制,通过外部评价、打分等方式对认证机构的执业情况和认证效果进行外部考核,最终实施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筛选方式,由此反向刺激认证机构提升自身执业素养,继而提升认证行业的技术壁垒。

附注

[1]史英哲、王遥:《绿色债券》,中国金融出版社;

[2]林梦瑶,《国内外绿色债券标准的比较研究》,载于《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付珩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吴雨健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指导:

史英哲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