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渐突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共识逐步加强,为实现减少碳排放这一目标,不少国家都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的碳市场参与方以企业为主。作为碳市场的一个分支,个人碳账户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里,节能减排的主战场——工业部门的减排空间逐步减小,进一步减排难度加大、成本更高,需求侧管理受到重视,即通过引导民众更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节能减排。本文将介绍中国个人碳账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中国个人碳账户现状
(一)自愿减排互联网平台
1.北京环交所自愿减排平台
2015年6月15日,北京环境交易所建立了全国首个自愿减排服务平台“北京环境交易所服务号”。该平台是集碳排放测算、减排项目展示、减排套餐购买、微信支付、朋友圈分享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微信服务号,形成了CCER购买从PC端到手机客户端的新渠道,创建了碳中和与微支付相结合的新形式。
通过这个平台,个人用户可以输入个人或家庭某个时间段内在日常交通、上网冲浪、住宅能耗、会议活动、休闲旅行等方面的行为,计算个人在该时间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为达到碳中和的目的,该平台给个人提供了一个连接到被认证的二氧化碳减排项目的渠道,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减排项目的减排量,弥补碳排放量,从而实现碳中和。
2.“蚂蚁森林”
2016年8月27日,蚂蚁金服宣布对旗下支付宝平台的4.5亿用户全面上线“碳账户”。这是迄今全球最大的个人碳账户平台。“碳账户”被蚂蚁金服定义为支付宝三大账户之一(资金账户、信用账户、碳账户),用于度量人们一些日常活动的碳减排量。蚂蚁金服认为未来金融是绿色金融,人们未来生活方式是绿色生活方式,“碳账户”将致力于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低碳生活衡量、交易、共享平台,不仅可以让人记录低碳绿色足迹,也可以形成人们的绿色减排活动形成碳资产的交易账户,未来条件成熟,可能实现碳资产买卖、投资。
支付宝“碳账户”计划项目将分阶段进行,在支付宝客户端里,首期“碳账户”概念着重突出用户碳减排的公益价值,被设计为一款名为“蚂蚁森林”的公益行动:用户如果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络挂号、网络购票、使用电子发票等,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
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的“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首期用户的虚拟树将由阿拉善SEE基金会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种植,至今种植区域已经扩大到武威、库布其等22个地方。2019年4月22日,支付宝官方发布消息表示“蚂蚁森林”用户数达5亿,5亿人共同在荒漠化地区种下1亿棵真树,种树总面积近140万亩。
3. 深圳“碳账户4.0”
2018年9月,深圳市绿色低碳发展基金会推出“碳账户4.0版”。该平台创建了减排量和碳排放量两个账户,分别用以记录个人用户的低碳、节能、环保行为以及个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鼓励个人多做环保行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碳账户4.0版”采用正向激励的方式,设计一系列环保行为游戏闯关项目,鼓励公众主动选择低碳环保行为,让低碳成为每个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不同于之前比较被大家熟悉的“碳账户2.0”,4.0版本推出全新参与方式“卡本挑战”,取消了碳账户“动态”、“每日议题”、“换奖励”、“累计积分”功能。
新上线的“卡本挑战”保留碳日记和挑战任务,并跟“智能饮料回收机”、深圳交警的“绿色出行”以及深圳的“充电桩”等建立链接,只要个人用户参与卡本挑战,选择了这些低碳行为,就能获得相应的绿色能量,以此兑换奖品。“碳账户4.0”通过这种计量和鼓励的方式,赋予个人低碳行为以一些趣味性和实在的价值。
(二)碳普惠制试点
1. 广东碳普惠制试点
2015年7月17日,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选取了广州、东莞、中山、惠州、韶关、河源等6个城市作为首批试点,在全省组织开展碳普惠试点建设,这也是全国首个促进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碳减排的创新性制度举措。
表 1:广东碳普惠试点情况[1]
除了《方案》外,广东省发改委还同时印发了《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建设指南》,以社区(小区)、公共交通、旅游景区、节能低碳产品为例,介绍了碳普惠制试点的建设指引。
2017年4月14日,广东省发布《关于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的暂行办法》,正式将PHCER(碳普惠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补充机制。也就是说,广东省纳入碳普惠制试点地区相关企业或个人,其通过自愿参与实施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节水、节电、公交出行等)和增加绿色碳汇等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允许接入碳交易市场。之后PHCER共备案了三批5个方法学,备案项目减排量847,491吨[2]。在2018年8月,广东省发改委为进一步深化碳普惠制试点工作的思路及完善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相应管理制度,暂停受理省级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的备案申请。
2.河北碳普惠制试点
2018年10月9日,河北省发改委印发《河北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石家庄、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市为首批省级碳普惠制试点城市,鼓励其他市积极开展碳普惠制试点工作。河北成为广东之后全国第二个在全省范围内试点碳普惠制的省份。
《实施方案》明确了以下三点目标:
表2:河北碳普惠制试点目标[3]
另外,《实施方案》还明确了五项试点任务,即建设全省统一的碳普惠制推广平台、建立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交易制度、建立碳普惠制的激励机制、加强碳普惠制试点技术支撑以及抓好碳普惠制重点领域和环节。
河北省本次试点工作选择的五个城市,有着不同的“分工”。张家口是河北的风电基地,和承德一样都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同时经济欠发达,属于碳普惠产品的供给地。石家庄、保定、沧州工业发展水平较高,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环保和减排压力,需要充分发动群众和企业参与节能减碳以改善环境,属于碳普惠产品的使用地。选择不同工业发展水平、不同减排压力的城市开展试点,有助于探索适合不同情况的碳普惠制实施模式和经验[4]。
二、个人碳账户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低碳行为激励机制问题
个人碳账户最根本的目的是促使公众改变生活方式,减少生活排碳,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下降,但生活习惯的改变难免会影响公众的日常生活。目前虽然环保理念已经在大众普及,但是需要通过减损自身利益来支持环保的行为还并没有被广泛接受。
在目前阶段,以“蚂蚁森林”为代表的个人碳账户主要以奖励的形式(以用户的名义种树)来激励用户改变生活习惯,用户比较多,但是奖励机制会带来巨大的开支,目前“蚂蚁森林”有公益基金支持,后续会面临可持续性的问题。以碳中和为目的的个人碳账户平台,因为需要个人出资购买碳减排来弥补自身排放,公众参与积极性并不高。
碳普惠制试点尝试将PHCER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自愿性为主的碳减排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解决激励机制问题,是值得肯定的尝试和探索。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广东省已经暂停受理了PHCER项目的备案申请。
(二)难以进行个人行为相应信息的全面采集
个人碳账户通过收集用户日常生活行为的相应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换算成相应的碳减排数值,所以个人碳账户的运营离不开准确全面的个人相关信息采集工作。与企业层面不同的是,个人的信息采集工作在目前阶段更多的是自愿性质的,并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信息来源,这虽然能降低采集信息的难度,但也会使个人碳账户的科学准确性受到质疑。
目前由于统计技术方面的原因,个人碳账户还难以把所有的碳排放行为纳入考量之中,但是全面的个人相关信息采集工作是准确计算个人碳账户价值的前提。如果信息采集的准确性没有得到保证,那么公众就会对其公平性提出怀疑,这会在根本上限制个人碳账户的发展。另外,如何保证个人相关信息不被泄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民众对信息安全的日益重视,要求个人碳账户在其继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妥善处理这个问题,信息安全直接影响了民众是否愿意提供相关信息。
(三)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仍在讨论发展之中
个人碳排放和减排量的计算需要科学、合理,并且具有公平性,这样才能被大众接受。在目前阶段,个人碳账户背后的计算方式主要是通过碳排放因子来达成相应的转换。而碳排放因子的确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需要考虑不同的排放因子。因此,要不断完善这一计算方式,使其更科学准确。另外,减排量计算中基准线的确定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而面对复杂的大众行为,难以合理地确定基准线,未来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完善,有望不断提高基准线确定的合理性。
三、发展建议
(一)增强用户兴趣度,以自愿为主逐步推广
对于个人碳账户平台自身的设计来说,可以增加一些减排方面的小贴士,当用户做了某一个减排行为或者某一个增排行为后,进行一定的表扬与提醒,以增加趣味性。例如“蚂蚁森林”便是以种树小游戏的形式记录人们的减排行为,将减排知识和意识贯穿于游戏之中,积累了众多的用户。
目前国内外的个人碳账户大多采取自愿的形式,这是逐步培养大众接受度的可行方式。在初期以奖励形式为主激励用户改变生活习惯,践行减排行为,逐步引导用户自主进行碳中和。另外,个人碳账户的组织者可以设立用户互动平台,让参与者根据自己的使用感受提出意见,并可以在平台上针对碳减排相关知识提问,这样既有利于组织者根据用户体验不断完善产品,也有利于碳减排相关知识的普及。
(二)加强信息安全监管
个人碳交易从本质上要求个人信息开放,但信息开放会涉及一系列的企业行业机密、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信息的开放离不开相关隐私保障措施的完善。虽然目前我国已有《统计法》这样关于数据提供和使用的法律,但主要针对的是传统的数据情况,在大数据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空白和欠缺。因此,政府今后应更加偏向于对数据主权归属、大数据服务可靠性、出现争端时的化解与裁决等方面进行规范和保障。此外,政府还应制定科学规范的方法,防范数据二次利用和个人信息过度披露所带来的风险,例如明确不同种类的企业、个人数据必须删除的时间,以防止隐私泄露。
(三)增大政府支持力度
目前大部分个人碳账户平台都是无盈利模式,大多是与环保、公益基金进行合作的,政府提供支持的空间还很大。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用于大数据技术的维护和优化、个人碳交易的宣传与推广、大众碳排放相关信息的获取以及试点项目的实施等方面,还可以以补贴或减税等形式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对个人碳账户项目的资助。
作者:
崔莹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室及碳金融实验室负责人
钱青静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