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利美(Fannie Mae)公司是美国住房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营业务是在美国房屋按揭贷款二级市场中收购贷款,并向投资者发行机构债券或者证券化的按揭债券。自2012年该公司发行绿色抵押支持债券(MBS)以来,发行总额实现井喷式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人,引起绿色金融界广泛关注。为此,很有必要对该公司及其绿色MBS发行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为房利美公司系列专题研究的首篇,作者从公司发展历程、绿色债券发行情况等方面入手,全面介绍了该绿色债券市场的“明星”发行人。之后的IIGF观点文章将进一步从绿色MBS的发行机制、实施效果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等方面展开研究。
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首期气候债券的发行正式拉开了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的帷幕,自此全球绿色债券市场不断发展与壮大。 2015年12月22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以及配套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中国贴标绿色债券市场正式开启,并迅速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2016年,中国发行境内贴标绿色债券2380亿元人民币(约合362亿美元),占总发行规模的39%,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国;随即两年,根据气候债券组织CBI统计,美国分别以424亿美元和341亿美元的发行总额摘得桂冠,中国则位列第二[1]。细观中美两国绿色债券各发行主体的发行情况,与中国发行主体最多、发行规模较为分散平均相比,美国房利美(Fannie Mae)公司撑起了美国绿债市场的半壁江山。不仅如此,还以超大规模的绿色抵押支持债券(MBS)连续两年(2017和201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人。接下来,我们将对房利美的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和介绍。
一、推动绿色业务创新
房利美(The 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 Fannie Mae)成立于1938年,是一家美国政府赞助企业(GSE),政府出资设立的初衷旨在增加抵押贷款资金的流动性、提高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负担能力以及稳定性。房利美并不直接为房屋购买者提供资金,而是通过从贷款机构购买房屋抵押款的形式来提供资金支持。其主要业务是在美国房屋抵押贷款二级市场中收购贷款,为投资者发行证券化形式后的债券,扩大在二级房屋消费市场上的流动性资金,加快市场上的资金运动;同时也为交易提供担保,增强市场稳定性。1992年,房利美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MBS的发行商和担保商。
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房利美身陷700亿美元的亏损困境。随后,美国政府宣布对其进行接管并通过财政部将向其注资,收购相关优先股。2010年,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发表声明,要求房利美从纽约证交所和其他全国性证交所退市。2011年,标普将其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至此,房利美公司一改往日风华,跌入谷底。
但随即,房利美采用了一个大胆的创新策略:在美国推动价格合理且优质租赁房的同时支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这一举动再次引起世界的注意。2011年,推出第一款绿色抵押贷款产品;2012年,发布其首个绿色MBS项目。通过发行绿色MBS,为绿色公寓楼和合作组织提供抵押贷款,为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绿色项目提供资金,同时也可为投资者提供极具吸引力的可选方案去投资美国抵押贷款市场。
二、成为全球最大的MBS发行主体
房利美(The 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 Fannie Mae)成立于1938年,是一家美国政府赞助企业(GSE),政府出资设立的初衷旨在增加抵押贷款资金的流动性、提高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负担能力以及稳定性。房利美并不直接为房屋购买者提供资金,而是通过从贷款机构购买房屋抵押款的形式来提供资金支持。其主要业务是在美国房屋抵押贷款二级市场中收购贷款,为投资者发行证券化形式后的债券,扩大在二级房屋消费市场上的流动性资金,加快市场上的资金运动;同时也为交易提供担保,增强市场稳定性。1992年,房利美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MBS的发行商和担保商。
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房利美身陷700亿美元的亏损困境。随后,美国政府宣布对其进行接管并通过财政部将向其注资,收购相关优先股。2010年,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发表声明,要求房利美从纽约证交所和其他全国性证交所退市。2011年,标普将其信用评级由AAA下调至AA+。至此,房利美公司一改往日风华,跌入谷底。
但随即,房利美采用了一个大胆的创新策略:在美国推动价格合理且优质租赁房的同时支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这一举动再次引起世界的注意。2011年,推出第一款绿色抵押贷款产品;2012年,发布其首个绿色MBS项目。通过发行绿色MBS,为绿色公寓楼和合作组织提供抵押贷款,为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绿色项目提供资金,同时也可为投资者提供极具吸引力的可选方案去投资美国抵押贷款市场。
图1 房利美公司绿色MBS发行情况汇总表
数据来源:Multifamily Green Bond Impact Report 2012-2018
(三)绿色MBS信息披露情况
房利美在公开信息披露系统(DUS Disclosure)上详细披露了每一支绿色MBS的相关信息、池号以及CUSIP编号,并每月定时更新。投资者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绿色MBS产品所产生的环境效益,包括:所节约的水资源等能源消耗;以及募集资金所投向的绿色建筑的“能源之星”得分以及能源使用强度(EUI)(见图2)。此举增加了绿色MBS产品的透明度,便于投资者对产品进行持续监督,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图2 房利美公司信息披露系统(DUS Disclosure)
图片来源:DUS Disclosure
(四)绿色MBS产品认证情况
房利美聘请国际气候研究中心(CICERO)审查其绿色债券框架并出具第二方意见,意见表明该框架符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的绿色债券原则,且将绿色奖励MBS识别为浅绿-中绿,将绿色建筑认证MBS识别为浅绿。其中,根据CICERO的三级绿色评估方法,“浅绿”是指快速修复项目等具有短期绿色效益的解决方案;“中绿”是指减少中短期排放并促进向低碳和气候适应性转变的解决方案;“深绿”是指具有长期绿色效益的解决方案。此外,CICERO还认可了房利美完备的专业知识、透明的报告流程以及完善的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机制。
三、获得成效显著的双赢局面
房利美开发绿色MBS产品实现了促进公司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双赢局面。2012年至2018年间,房利美绿色MBS的发行共增加国内生产总值146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17000个,增加工人收入共计72亿美元;并帮助家庭和个人每年节省约7200万美元。目前,所募集资金已帮助超55000个单位进行节能低碳改造及获得绿色建筑认证,有效地助推了绿色建筑和可持续经济的发展。另外,房利美也赢得了社会以及行业的认可。国际气候研究中心(CICERO)将其治理和报告流程视为“关键优势”,并获得多个奖项(见表1)。
表1 房利美所获奖项及行业认可一览表
资料来源:房利美公司网站
附注:
[1] 根据气候债券组织CBI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总额为309亿美元;由于采用标准不同、统计口径不同,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统计的中国境内外共发行2675.93亿元人民币(约合389亿美元)贴标绿债有一定差异。
参考资料:
[1] CBI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现状报告(2016)
https://mp.weixin.qq.com/s/kngKkYBwdH8ZBh-sVTAQLA?
[2] CBI全球绿色债券市场报告(2017)https://cn.climatebonds.net/blog/2018/01/2017%E5%B9%B4%E5%85%A8%E7%90%83%E7%BB%BF%E8%89%B2%E5%80%BA%E5%88%B8%E5%B8%82%E5%9C%BA%E5%8F%91%E8%A1%8C%E8%BE%BE%E5%88%B01555%E4%BA%BF%E7%BE%8E%E5%85%83%E7%A0%B4%E7%BA%AA%E5%BD%95%EF%BC%81
[3] CBI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报告(2017)https://cn.climatebonds.net/blog/2018/03/%E6%B0%94%E5%80%99%E5%80%BA%E5%88%B8%E5%80%A1%E8%AE%AE%E7%BB%84%E7%BB%87%E4%B8%8E%E4%B8%AD%E5%A4%AE%E7%BB%93%E7%AE%97%E5%85%AC%E5%8F%B8%E8%81%94%E5%90%88%E5%8F%91%E5%B8%83%E4%B8%AD%E5%9B%BD%E7%BB%BF%E8%89%B2%E5%80%BA%E5%88%B8%E5%B8%82%E5%9C%BA%E6%8A%A5%E5%91%8A2017
[4] 2018 green bond market summary
https://www.climatebonds.net/files/files/2018%20green%20bond%20market%20highlights.pdf
[5] Multifamily Green Bond Impact Report 2012-2018
https://www.fanniemae.com/content/tool/mf-green-bond-impact-report.pdf
[6] DUS Disclose Information Center
http://www.fanniemae.com/portal/funding-the-market/mbs/multifamily/dus-disclose-information-center.html
作者:
杨雯茜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本科生
吴雨健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财政税务学院本科生
张 宇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保险学院本科生
孙小妹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金融学硕
指导老师:
史英哲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曹应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