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专家观点 | 白雅婷: 以政策创新与全球协作加速可持续发展目标融资进程

发布时间:2025-09-27

9月20日,全球治理框架下的绿色金融创新与合作论坛暨中财大绿金院十周年年会在北京成功举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白雅婷女士以视频形式发表主旨演讲,演讲全文的翻译如下。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

很荣幸能与各位相聚在这一重要时刻,共同庆祝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成立十周年。

作为中财大绿金院的长期合作伙伴,我谨代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向贵院达成这一重要里程碑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过去十年正值中国绿色金融高速发展与创新的十年,我们深感荣幸,能够见证并积极参与中财大绿金院过往十年的蓬勃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尝试了多项关键的改革,包括2017年启动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与2022年启动的气候投融资试点。这些举措旨在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支持中国从资源密集型发展模式转向低碳经济的愿景。

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达5.1万亿美元。去年发行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债券规模达690亿美元。

中国最新发布的《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将进一步推动这一进程,统一金融标准,降低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的运营与披露等成本,更好的支持中国实现脱碳目标。

在肯定和庆祝这些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未来面临的挑战。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截止时间不足五年,但目前仅有17%的目标正按计划推进,部分目标——包括可持续发展目标13(气候行动)——的实际进展甚至正在倒退。

资金缺口是当前进展缓慢的核心问题。全球每年需要约4万亿美元的资金投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然而,有56个发展中国家——数量已达十年前的两倍——正背负沉重债务,其利息支出甚至超过政府收入的10%。这些趋势严重制约了各国在教育、健康和气候方面的投资能力。

在中国,资金筹措也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为实现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承诺——与政府雄心勃勃的“双碳”目标一致——预计中国所需总投资将达到约14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2万亿美元)。

中国“双碳”目标的进展对全球将升温控制在《巴黎协定》所设定的1.5摄氏度以内至关重要。事实上,由于其巨大的经济规模与减排潜力,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和贡献对全球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享最佳实践和经验教训,并持续扩大对绿色转型的投资,中国将有机会加速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促进国际合作,并激发更广泛的国际气候行动的雄心。

中国可以借鉴其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期间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的先例,并于2016年至2024年间提供了240亿美元气候相关资金的经验,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工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继续支持中国推进低碳转型,巩固过去十年来所取得的进展和建立的伙伴关系。

今年8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财政部、中央财经大学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深化三方合作。通过这一重要伙伴关系,我们将重点运用公共财政等工具,推动中国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实现低碳转型和碳中和目标。

然而,仅靠公共财政和国内行动依然远远不够。我们还需动员商业融资和国际层面的集体努力,才能以所需的速度和规模,将愿景转化为切实的行动。我想强调三个在未来十年至关重要的领域:

第一,保持政策、框架和工具的连续性,对于引导公共和私营资金流入可持续且包容的金融体系至关重要,这与国家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因此,诸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整合性国家融资框架(INFFs)等倡议尤为重要。该框架旨在通过改革政策、强化机构并广泛动员投资者,推动气候融资规模化进程。此外,例如气候/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所倡导的信息披露标准,对于提升报告透明度、促进国际交流亦十分重要。债务置换发展(Debt-for-Development Swaps)同样可成为应对债务困境、将现有财务承诺转向可持续发展优先事项的有效工具,持续为发展中国家在气候融资方面的努力提供支持。

第二,转型金融。展望未来,探索创新的风险降低机制以推动难以减排行业的低碳转型,支持国家优先事项,将尤为重要。此外,扩大这些机制的覆盖范围,将国有企业、高碳行业的关键参与者以及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纳入其中,共同构建可融资的项目管道,对推动整体经济向碳中和系统转型至关重要。

第三,全球合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这是一场跨越国界的生存危机。

通过推动发展中国家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政策创新、技术专长及融资方案的共享,可有效加速经验交流和实践的规模化应用。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作为气候资金提供者日益提升的角色,使其有能力为气候变化的全球协作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中国制定新一代国家气候计划——国家自主贡献(NDC)以及“十五五”规划,其减排雄心与果断行动,不仅能助力减缓全球碳排放增长趋势,更将在国内催生创新产业发展、就业机会拓展及经济韧性提升等新机遇。

前行的道路已然明晰。要加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融资进程,我们需要进行财政改革以扩大资金来源,建立更优质的项目库吸引私人资本,统一信息披露与分类标准以加强市场诚信,广泛开展能力建设以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继续发挥催化剂作用,与各方伙伴携手,将全球承诺转化为切实的资金、落地的项目及实际的影响。

最后,请允许我向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绿色金融研究院致以诚挚的感谢,感谢研究院全体专家学者在过去十年里对可持续金融研究与实践的开创性贡献。学术界与青年才俊在推动制度设计、标准制定及市场创新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期待与在座各位继续合作,连接知识、政策与资本,共同迈向一个更加公平、更加绿色且更具韧性的未来十年。

感谢大家。

*中文译文仅供参考,具体以英文原文为准。

点击链接查看会议回看 全球治理框架下的绿色金融创新与合作论坛暨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十周年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