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在发展和推动全球经贸伙伴关系、释放沿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潜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阶段的“一带一路2.0”以“绿色”和“智慧”为主题,逐渐升级成超越贸易和投资的全方位的全球发展合作机制。“一带一路2.0”应重点从深化绿色领域合作、提升项目环境表现、促进先进技术应用、打造多元合作平台等方面着手,推动全球协同发展,实现共赢。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自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发展成涵盖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大战略,通过发展货物贸易和基础设施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2015年至2022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直接投资从150亿美元扩大到21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从920亿美元扩大到1300亿美元。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货物贸易额达2.0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毫无疑问,在第一个十年间,“一带一路”倡议在发展和推动全球经贸伙伴关系、释放沿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潜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十年,世界经历了深刻变化,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世界经济深陷衰退,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多国经济复苏脆弱曲折。此外,气候变化、食品短缺、自然灾害和武装冲突给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严峻挑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将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升级成超越贸易和投资的全方位全球发展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的绿色转型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已经开始。2017年发布的《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随后,中国围绕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强调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致力于支持共建国可持续包容发展,按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发展“小而美”的基础设施。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绿色”和“智慧”为主题。推进“绿色”主题有两大主要路径。第一,深化与共建国家在可再生能源、绿氢、新能源矿产等重点领域的合作。过去十年,中国一直遵循高效低成本原则,与共建国在其资源禀赋充裕的领域进行合作。近年来,许多绿色技术趋于成熟,价格甚至低于传统技术,因此共建国的资源禀赋和中国的海外项目合作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很大改变。例如,2021年中国宣布停止新建海外煤电项目,风电和光伏项目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发展领域。
第二,提升境外项目,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项目的环境表现。降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环境风险不仅应该被有效控制,还应该公平分担。因此,严格且易于执行的政策和措施非常重要。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提高境外项目环境标准,很多行业协会也为企业制定了详细的环境行为准则,尤其是采矿业等环境敏感行业。
“一带一路”的“智慧”主题致力于将先进技术应用到特定项目开发。近年来,多种非传统的新型技术涌现,例如建设在大型水库水面上的漂浮光伏电站、极端灾害天气预警系统、服务国内国际贸易的智能物流等,这些科技创新项目正在快速改变劳动密集型基础设施项目的传统格局。“智慧”一词不仅指新兴技术和服务,还涵盖人力资本的培养发展。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电信技术已经帮助非洲许多地区越过固定电话时代,直接跨入移动通信时代。中国技术正在帮助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提高创造力和生产力。毕竟,发展的核心就是促进学习。
落实绿色和智慧“一带一路2.0”还需要更加包容多元的国际合作战略。市场化的私营企业和国际金融机构是对中国国有企业和政策性银行的有力补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开发银行等组织必将发挥更大作用。同时,社会组织和智库专家可以协助搭建与当地社区家庭沟通对话的平台,并确保共建国绿色转型的公正可持续。例如,“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BRIGC)是一个联合国内与国际发展机构、智库、企业、社会组织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多元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截至目前已有150余个合作伙伴。此外,中国在2021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与“一带一路 ”倡议相辅相成,表明未来十年中国的国际发展援助将与国际贸易更加有效地协同发展,推动各国合作共赢。
本文原载于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
王遥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
沈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带一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