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鲁冀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家专栏 > 鲁冀 > 正文

IIGF观点|鲁冀、张琦彬:我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23-11-10作者:鲁冀等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以下简称“双化协同”)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任务。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在推进数字技术与环境保护的融合取得了显著进展,发挥了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在推动经济中的双重优势。随着转型步伐的加快,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化发展也面临难点,推动双化协同正在成为政策与治理体系完善的重要方向。


一、我国双化协同发展政策梳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的快速增长,但仍然面临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发展问题。其中,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产业结构不理想,发展方式过于粗放,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投入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初见成效,环境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当前,数字化与绿色化成为了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核心趋势,两者正在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1],构成了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的主旨要求,绿色化和数字化的融合发展的空间也在不断拓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政策文件。例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强调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绿色智慧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双化协同发展”。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化与绿色化相互支撑、互相促进的协同关系和重要作用。2022年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也进一步强调了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发展,指出其对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关键作用。[2]

与此同时,2022年11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大部门,确定了在10个地区,包括河北省张家口市、辽宁省大连市和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等进行双化协同综合试点。自2023年1月起,这些试点将历时两年,专注于探索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和双化协同转型等多个方面的创新经验。[3]双化协同综合试点的设立为推动数字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创新提供土壤。

1我国双化协同发展相关政策

undefined

undefined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加快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等绿色转型等。[4]

国务院2021年10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要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加强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等。[5]

中央网络安全、信息化委员2021年12月《“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绿色智慧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6]

工信部等三部门2022年7月《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点提出“主动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强化企业需求和信息服务供给对接,加快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应用推广”。[7]

工信部等七部门2022年8月《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从行业重点设施绿色升级、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能源资源循环利用及 共建共享、健全能耗及碳排放综合管理平台等方面提出了详实的工作方案。同时,该文件也重点提出了赋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赋能居民低碳环保生活、赋能城乡绿色智慧发展要求。[8]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3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要求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等要求。[9]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2023年8月《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为加快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应用和推广,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其中重点方向中的工业领域示范项目,包括数字化绿色化协同降碳、“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绿色 (零碳、近零碳)数据中心等的能效水平应不低于行业标杆水平。[10]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2023年8月《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将元宇宙作为“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性前瞻性新领域。[11]

此外,部分行业先行先试,积极推进绿色化与数字化协同发展。以建筑行业为例,数字技术正助力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从建筑设计、建设、运行到拆除,数字技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对整个建筑进行实施监测和管理,降低建筑运维总体能耗,实现建筑内部能源资源利用最优,效率、性能和功能全面提升。例如2023年9月,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印发《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到2025年,培育数字化转型企业10家,全省在建项目“智慧工地”创建活动覆盖率超过20%,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新开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12]


二、现阶段我国双化协同面临的难点

(一)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之间的认知矛盾

不是所有的数字化场景都有助于节能降碳,过度数字化反而增加能源消耗。在当前高度依赖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背景下,数字化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尽管数字化为我国社会经济带来了显著的益处,但其环境影响值得深入关注。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预测至2050年,支持ICT发展所需的关键矿石,如石墨、锂和钴的开采量可增加近500%[13],这会导致更高的能源消耗和潜在的环境破坏。因此,为确保数字化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协同,相关的策略和措施亟待研究与实施。

不是所有绿色技术都需要被赋予数字化外壳,微小技术改造也能产生巨大节能效果。在推动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转型中,并非所有的绿色技术都需依赖于数字化技术。事实上,对传统工艺的优化或引入新的节能工艺和设备,即可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以钢铁企业为例,针对蒸汽漏失问题,实施蒸汽系统节能改造,高效利用蒸汽热量,实现了绿色低碳供能。因此,绿色技术改进本身,无需复杂的数字化,也能带来巨大的节能效益。


(二)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之间的实践矛盾

数字产业绿色化不足,数字基础设施碳排放压力大。尽管数字技术为我国人民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数字产业本身对环境的影响仍然不能忽视。当前我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基础网络设施和高性能计算机等设备仍然大量依赖碳基能源。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1年全国各地区数据中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1.35亿吨,到2030年将超过2亿吨,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第一大碳排放源,导致数字基础设施普及推广将导致碳排放压力持续增加。

数字技术支持减排降碳有限,数字化减碳能力有待提升。尽管数字技术发展迅速,但总体来看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在节能和降低碳排放方面的数字技术应用仍然有限。究其根本原因,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然面临技术、成本和培训等障碍,限制了数字化减碳的应用效果。一方面数字基建布局与全国算力中心不匹配,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存量丰富,绿色数据中心布局相对成熟,但也面临带宽不足、数据跨省传输费用高等短板,使其无法及时有效满足东部地区需求,而东部地区的数字基建带来了高增长的电力需求和高能耗指标的矛盾。另一方面头部企业虹吸效应显著,大型科技企业更能充分利用数字基建布局抢占赛道,导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压力大,受头部企业影响容易成为碳转移的被动接收方,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可能释放出更多二氧化碳,影响到降碳减排的效果。


三、推动我国双化协同的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一)提高协同意识与能力

强化双化协同宣贯落实。需要通过政策手段推动双化协同发展过程中动力和意愿的提升。在政策层面需强化双化协同的必要性、可行性、尤其是双化协同有效路径的宣贯,加速双化协同政策的研究和发布,引导各实体明确协同发展方向的同时,防止对双化协同的错误理解。由于数字化与绿色化涉及多个部门,如工信、网信、发改等数字化部门和工信、环保、发改等绿色化部门,以及工信、能源、交通等行业管理部门,部门间协同联动也尤为必要。同时可由行业组织牵头,与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各行业双化协同实施指南,为企业提供实践参考。率先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关键领域开展双化协同试点,形成可复制推广案例。此外可出台相关政策激励协同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的绿色化,同时加大对数字技术在环保领域应用的研发投入。


(二)创新协同发展路径

因地制宜推动双化协同创新。我国各地区间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可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推进双化协同产业链,形成区域协同联动。一是地方主管部门可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制造业耗材、耗电、耗能等数据,定期评估绿色制造能力,同时地方需合理布局绿色新基建,推动千兆光纤和5G网络建设,鼓励共建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能源站,数据中心用能向新能源转换,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夯实两化协同的基础设施与配套建设。二是从基础设施领域入手,优先发展数字化促进高碳排行业低碳转型,以促进能源、交通等行业转型为先行示范行业,同时大力推广数字化零碳园区建设,促进工业低碳转型,以确保绿色化转型与经济发展并行。三是促进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在双化协同产业链环节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数字化与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缩小东西部地区双化协同资源不均等差距,共同推进产业链降碳。


作者:

鲁 冀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理事长

张琦彬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银行双碳与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春慧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