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任玉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家专栏 > 任玉洁 > 正文

IIGF观点 | 绿色建筑保险助力绿色建筑发展国内外实践经验及发展建议

发布时间:2023-05-12作者:汪洵 等

2019年4月,人保财险北京市分公司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签发暨北京市朝阳区住建委与人保财险北京市朝阳支公司全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北京市朝阳区以崔各庄奶东村企业升级改造项目为试点,引入绿色保险机制,以市场化手段保证绿色建筑实现预期的运行评价星级标准,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由绿色设计向绿色运行转化。这是我国在绿色建筑保险的有益实践,也是响应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一次尝试。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统计发布的《2022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5%,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0.6%,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本文分别介绍国内外绿色建筑保险的实践情况,基于对经验及问题的总结,对我国绿色建筑保险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中国建筑领域绿色保险发展现状

绿色保险是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环境风险治理机制。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保险是“双碳”目标实现进程中进行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广义来说,凡是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减少能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保险产品都可以被称作绿色保险。建筑业作为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也形成了绿色保险的发展需求。从现有案例来看,绿色建筑保险主要分为绿色建筑财产保险和绿色建筑职业责任保险两大类,一般通过承担评级风险、支持节能整改以及保障资金支持三种方式助力绿色建筑发展,覆盖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同时也可以为旧建筑的绿色化改造提供支持。

近年来,我国也强化了保险对绿色建筑的支持。政策层面,除《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及绿色保险外,202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会同有关部门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强化绿色保险支持。同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鼓励开发商投保全装修住宅质量保险,强化保险支持,发挥绿色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作用。2022年6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强调银行保险机构应当调整完善信贷政策和投资政策,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实施清洁生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落实碳排放、碳强度政策要求,建立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激励约束措施。此外,部分地方政府、银保监会、金融工作局也对绿色建筑保险提出支持。2022年6月13日,青岛市银保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未来要积极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探索推广建筑领域绿色保险。2022年6月24日,河北银保监局联合省住建厅、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关于有序做好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大绿色建筑领域信贷投放,积极开展绿色保险和资金运用;加强监管部门的横向协同作用,解决机构在支持绿色建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合力提升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金融服务质效。

市场层面,自2016年七部委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在绿色建筑保险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2019年4月,人保财险在北京签发了绿色建筑保险,以崔各庄奶东村企业升级改造项目为试点,引入绿色保险机制,以市场化手段保证绿色建筑实现预期的运行评价星级标准。同年,江西赣江新区管委会印发了《赣江新区建筑工程绿色综合保险试点工作方案》,方案确定了首批共计5个项目进行试点,工程总造价超66亿元,由恒邦财险牵头组建的共保体进行承保。在2020年3月,湖州市获得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三部委《关于支持浙江省湖州市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的批复》文件,湖州市正式成为全国首个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当地规定绿色建筑项目取得贷款前必须购买相关绿色保险,实现了绿色信贷与绿色建筑保险的创新结合,有效降低了绿色建筑的工程合约和薪水带来的压力。而负责承保的中国人保财险湖州市分公司还建立了绿色建筑保险认定标准,开发了绿色建筑信息共享平台。2021年9月3日,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接了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乡孙家坡村某地块的住宅混合公建用地项目绿色建筑保险的风险管理服务。2023年1月1日,人保财险天津分公司落地“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绿色信贷”模式项目,由天津科创支公司承保中交智运智慧交通大数据产业聚集区研发基地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项目,是发挥保险增信功能的典型案例。

总的来说,我国的绿色建筑保险当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近年来有了一定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保障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保险业务种类单一。目前绿色建筑保险主要局限于商用建筑以及企业工厂的环境责任险以及评级险,针对旧建筑整改、住宅建筑的保险以及保障建筑维护的保险种类较少,覆盖广度与深度不足。

二是承担业务企业数量少。受限于额度较大的发行规模,目前承担绿色建筑保险的企业和机构主要为人保财险等少数体量较大的企业和机构。

三是地域覆盖面积小。目前绿色建筑保险仅在北京、江西、浙江等部分地区以一定规模开展,其他地区,包括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建设起一批绿色建筑,但是缺乏相关保险产品。

四是当前相关数据积累较少。由于我国绿色建筑保险发展时间较短,样本少,故绿色建筑本身的参考数据和保险产品的绩效数据都较缺乏,导致风险难以把控,对新产品开发造成了一定困难。

五是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尽管这几年政府机构对绿色金融发布了不少文件,但指导性、倡议性的文件较多,具有政策性和激励意义(如明确提供贷款、税务等优惠政策)的文件在近两年才逐渐增加,而涉及绿色建筑保险的文件则更少,缺乏创新激励机制。

六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仍需完善。现有评价标准更多对建筑物的自身系统方面进行绿色节能效率的考察,忽视了从更广的社会系统层面上对建筑物的整体效率进行评价。

二、国外绿色建筑保险发展实践及经验

国外绿色建筑保险发展历时不到30年,目前依然处于发展和规模扩张阶段。1993年,美国就开启“绿色建筑保险”试点,主要形式为政府出资以带动社会力量共同开发。直到21世纪初,国外绿色建筑保险才初具规模,正式步入发展,并形成了绿色建筑财产保险和绿色建筑职业责任保险两大种类。最早的绿色建筑保险可以追溯到美国Fireman's Fund公司2006年的“绿色建筑替换,绿色升级和调整”项目,是一种绿色建筑财产险。该保险产品可通过给予资金支持来保障经过绿色认证的建筑物以及期望获得绿色效益的建筑物和设施的业主。由于风险因素较低,公司对符合LEED认证的建筑提供一定折扣。2009年,Fireman's Fund 推出第一款住宅绿色建筑保险。同时,Fireman's Fund还发现,绿色建筑的部分设施,如工厂的太阳能板,住宅房屋的雨水过滤装置由于与建筑本身具有一定独立性,且距离较远,在传统保险中这些设施时常没有被包括在保险范围内,且绿色建筑还可能导致其他风险,如部门绿色住宅楼顶会开垦小面积的土地种植绿色植物或蔬菜,当出现气候灾害或动物、昆虫灾害时的保险机制没有明确。当客户需要进行理赔时,双方会存在一定的纠纷。对于这种情况,公司对绿色建筑保险的担保范围进行了重新的界定。2010年9月9日,旧金山发生严重火灾,引起了居民对住宅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关注。面对市场需求Fireman's Fund顺势研发绿色建筑升级财产保险,目的是帮助被火灾烧毁的传统建筑重建为绿色建筑,并在后来将升级险和财产性合二为一。绿色建筑保险的服务范围还在拓展,各个保险公司后续推出了一些针对特定建筑或场所的产品。Fireman's Fund 设计了专门针对教育行业的保险产品,保障学校的各种功能性建筑能够在受损后重建为符合绿色标准的建筑。还有“教会保险机构”,专门针对教会建筑物特点设计产品,帮助教会建筑进行绿色建筑认证。绿色建筑职业责任险则是针对绿色建筑专业人员由于职业责任方面的错误和遗漏造成的赔偿和诉讼等风险的保障与理赔。2009年4月,Argo Limited保险公司开发了绿色建筑职业责任保险,每张保单的保额上限100万美元,并且为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成员(包括建筑师、工程师、顾问和专业设计师等)提供5%的保费折扣。

国外绿色建筑保险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其体系建设。2010年,美国保险服务事务所出台标准示范条款,绿色建筑保险模式成为保险业的主流。经过多年的探索,国外形成了覆盖绿色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和交易周期和不同功能的建筑的绿色建筑保险体系。整个体系如下图所示:

图片

图1 绿色建筑生命周期及交易周期绿色建筑保险体系

国外绿色建筑保险的发展颇有成效,到2009年美国已经有22个公司提供超过39款绿色建筑保险产品,截至2010年,Fireman's Fund保险公司的所有绿色建筑保险产品,共计销售出大约1800单。然而,由于国外的绿色建筑保险也在不断进行探索,所以绿色建筑保险体系内的产品经历了多次筛选与淘汰,很多保险产品未能留下太多资料与信息。截至2019年,Fireman's Fund仍然在售的绿色建筑保险品主要是绿色建筑财产保险和绿色建筑升级保险,这两种类型的绿色建筑保险也是国外的主流。

国外在绿色建筑保险做出的实践对我国的保险公司、建筑企业和政府机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紧跟市场需求。国外的保险公司、银行等企业机构在绿色建筑保险发展的十几年间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创新。然而,这些企业机构并没有进行盲目的扩张,创新的方向都是依据市场需求和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而决定的。

多种机制紧密结合。各国保险按照所在国对于绿色建筑的财政、信贷政策,设计了符合该国整体环境的保险机制,做到与其他政策多管齐下,共同发挥对绿色建筑发展的促进作。

理清服务范围与权责边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绿色建筑保险作为新兴类型,必然面临着保障范围和权责的不明确的现象,会导致理赔和服务过程中产生很多矛盾和纠纷,最终影响绿色建筑保险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国外相关企业机构注重将绿色建筑相关设施、权责的划定,极大程度上避免了潜在问题。

完善绿色建筑资质评级。国外已经有一定数量的居民具有了“绿色意识”,多数企业也对自身的“绿色声誉”有相当的重视。在这种大环境下,政府以及环保组织非常重视绿色建筑的资质评级工作:不仅鼓励企业多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规划,而且更重视规划落到实处。

政策导向明确。受限于政府权责,国外政府机构无法全程对绿色建筑保险的发展进行牵头,然而,多国政府在绿色建筑保险发展初期给予了较为明确的方向指引,并利用税收、法律和地区性政策等方式对相关企业机构进行了帮助。

三、适用性分析与建议

我国的基本国情、政治制度、保险市场运行机制、投保人需求以及绿色建筑发展状况都与国外存在着一定差异,这导致了国外绿色建筑保险发展经验的适用性需要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后借鉴。

政府引导和市场运行相结合,多环联动。银行、保险、政府等主体与建筑行业联动,跟财政补贴、信贷优惠、保费杠杆等机制挂钩。保险主体出具能效保险保单,增加企业授信,银行主体通过承认保单权益,给予企业信贷优惠,优化企业信贷环境,与此同时,政府辅以财政补贴,或者面向金融机构的风险共担机制,共同完善风险管理。

预防和补偿相结合,闭环管理。秉持“保险+服务”理念,聘请第三方绿色建筑服务机构,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行,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与风险管控,将保险保障和过程监控的专业服务支持相统一,既能够推进绿色建筑政策的落实,也有利于事前的预防、事中的监控和事后的补偿,确保各方利益。

加强市场调研,保证产品开发与市场痛点高度一致。任何保险产品要取得成功,和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可操作性是分不开的。旧公用建筑的绿色升级以及工厂等企业建筑的绿色升级是目前建筑领域及未来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保险公司可以重点设计贷款保障保险、资质认证保险和绿色健康运行保险等。

监管与科技平台相结合,科技赋能。保险公司将建设绿色建筑信息共享平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对绿色建筑项目的全流程风险监控管理。从项目招投标开始,覆盖建筑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营等全周期,记录每个参与项目的基本信息、环境信息、风险提示与预警等,并与金融机构(如银行)、政府监管部门(如住建局、金融办等)紧密链接,对项目实行全面的风险监控,逐步探索并建立覆盖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监督和管理体系。



作者:

汪洵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武文韬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研究指导:

任玉洁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