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减少碳排放方面采取了许多创新举措,尤其是在节能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方面。例如,电动交通的发展非常值得称道,因为能源和交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此外,中国政府还与大学和私营机构建立合作,共同推动研究。这些措施展示了如何通过多方协作实现减排目标,值得我们借鉴。”2024年9月,在结束了为期两周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气候投融资”专题学习后,乌干达能源和矿产开发部首席政策分析师Samuel Akiki Babito向记者感叹此次中国之行的收获。
和他一同参与这次学习的,还有近30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学员。他们都受益于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长期以来,中国持续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
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开展减缓和适应项目、举办交流研讨班这些方式,帮助提升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在支持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方面,每年围绕减缓、适应、资金、谈判等主题举办能力建设研讨班,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业人才培养。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300多期研讨班,为120余个发展中国家提供1万余人次培训名额。
中国主动承担国际义务,一直是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和务实实践者
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挑战,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一直是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和务实实践者。
2011年,中国启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培训项目,旨在帮助包括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在内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宣布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接受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培训的学员,多来自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等,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比很小,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相关能力建设的培训?他们眼下最需要什么?
“尽管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比较小,但这些国家面临气候变化冲击的影响较大,并且也最不具备从气候压力中恢复的能力,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于气候敏感的部门。”Samuel Akiki Babito表示,气候变化威胁着几十年来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将使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面临风险。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开始探索所有可能的融资途径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后果之际,这次南南合作气候融资培训非常重要。它帮助参与者了解各种气候融资选项、可能利用的碳市场,并指导如何获取现有的气候融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危机。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发展中国家既承受了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不利影响,又面临发展、减贫等迫切任务,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迫在眉睫。同时,包括非洲国家、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全球气候治理和气候行动中的重要力量。
“我们会更加重视和中国的交流合作”
在古巴,95%的电力是通过化石燃料产生。古巴圣斯皮里图斯大学助理教授Eliecer Sotolongo Hernández告诉记者,他们最为关注的气候变化议题就是发电问题。
“这次来中国学习,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在减少煤炭使用和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Eliecer Sotolongo Hernández介绍,古巴正在制定一项严格的政策,以确保到2030年,国家24%的电力将来自可再生能源。
“埃及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关切是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力的影响。气温上升和降雨模式的变化对尼罗河的影响威胁着埃及灌溉和饮用水生命线。这一关切因人口增长和对食物和水资源需求的增加而加剧。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埃及已经启动了多项行动,包括制定国家气候变化战略。战略侧重于可持续水资源管理,通过研究和创新增强农业的韧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此外,埃及还参与了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为气候适应项目提供资金,例如改善灌溉系统和投资于气候适应性作物。”埃及法尤姆大学农业经济学副教授Mohamed Abdelhameed Ahmed Mohamed向记者介绍。
“毫无疑问,我们会更加重视和中国的交流合作。”每个受访的学员都给出了类似的回答。Eliecer Sotolongo Hernández告诉记者,他此行将带回关于实现生态可持续城市和循环经济所使用的不同技术的知识。Mohamed Abdelhameed Ahmed Mohamed则对中国在气候变化融资方面的创新方法感到振奋:“加强与中国的沟通和交流对于促进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相互学习和合作至关重要。我会带着在中国学到的建立清晰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框架理念和实践,促进对可持续实践的投资。我也看到了在农业和气候韧性方面解决共同挑战的合作研究倡议的潜力。通过与中国专家的对话,我们可以开发联合项目,增强埃及农业经济学家、农民和政策制定者的能力建设,最终针对当地需求量身定制气候适应和减缓策略。”
南南合作计划下的这些培训机会将塑造一批变革推动者,通过有效应用所学知识来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持续秉持“授人以渔”精神
2023年9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首届非洲气候峰会上启动实施“非洲光带”旗舰项目。项目将帮助5万户左右非洲地区无电贫困家庭解决用电照明问题,助力非洲绿色低碳发展。截至目前,已顺利推动与5个非洲国家签署“非洲光带”合作文件,预计将帮助解决近3万户非洲无电家庭日常用电问题。
在乌干达,超过80%的人口依赖生物质作为主要能源,对生物质能源的高度依赖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退化,特别是森林被大量砍伐用以获取木材和木炭。“我们需要找到替代生物质的清洁能源来保护环境。中国在节能方面的经验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需要推广节能的实践。”Samuel Akiki Babito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实施一系列措施。如培训30多位当地手工艺人,让他们掌握建造节能灶具的技能。同时,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制定相关建设手册,为私营部门划拨了超过1万公顷的土地,用于发展木材和生物能源的商业林地。过去15年里,乌干达分发了超过120万台节能灶具,并计划将高效燃料灶的使用量从17万增加到400万。
长期以来,早期预警一直是中方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重点方向。生态环境部与世界气象组织、中国气象局共同签署了《关于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的三方合作协议》,并与巴基斯坦开展了首个落实三方协议的合作项目。本次COP29巴库大会上,将举办“加强早期预警,共筑气候适应的未来”高级别活动。
夏应显介绍,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发挥中国在光伏、新能源汽车、早期预警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物资援助、技术援助、交流研讨、联合研究等方式,开展务实合作项目,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帮助。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