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绿金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绿金新闻 > 正文

绿金新闻 | 银行业积极探路ESG实践

发布时间:2024-02-20

自“双碳”目标提出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受到了广泛关注,ESG正逐渐成为一种公认的价值评估理念。

“引入ESG发展理念,有助于商业银行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一位股份制银行有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在政策及市场的双重推动下,银行业正在积极考量社会、环境和治理对自身及金融生态的影响。

从部分银行的ESG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ESG建设初有成效,大部分银行已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初步建立起ESG治理架构,银行业普遍将ESG建设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进取:银行业积极推动ESG实践

近年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ESG整体表现优秀,尤其是国有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起到了引领作用,ESG评级也得以显著提升。从明晟(MSCI)公布的ESG评级结果来看,自2022年起,六大国有银行的ESG评级结果均已达到A级。2023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ESG评级跃升至AA级,在全球大型商业银行ESG评级中处于领先水平。

我国银行业推动ESG实践的动力,更多来源于业务转型以及与全球金融业接轨的客观需要。面对发展的新要求,敏锐的商业银行早已开始提前布局,聚焦“顶层设计”,针对绿色金融、公司治理等方面作出细致规划与周密安排。

例如,建设银行构建了自上而下、高效协同的ESG与可持续发展治理顶层设计,由董事会对集团ESG战略制定及实施承担最终责任,下设ESG推进委员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绿色金融委员会、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等,相互协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有效提升。该行还建立了以ESG规划为中心,一点多面的ESG制度体系,将ESG理念融入战略发展、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和日常经营,从各个细分领域明确ESG管理工作重点任务、实施步骤。

兴业银行率先提出并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治理理念,并顺应ESG发展潮流,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将ESG战略规划纳入集团5年发展规划,全面推进ESG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了ESG管理决策机制,引导、鼓励管理层积极探索多渠道、全方位履行环境与社会责任。

《银行业ESG发展报告(2023)》显示,当前我国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银行业ESG政策体系,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银行业ESG总体发展水平处于进取阶段,ESG平均表现处于中上等水平,能够有效管控重大ESG风险。其中,上市银行ESG发展已进入优秀阶段,整体的ESG风险机遇管理能力较强。

但同时,我国ESG受到关注的时间较晚,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银行业对ESG的理解和需求仍然不足,整体ESG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创新:绿色信贷规模大幅提升

近年来,商业银行将绿色、低碳等融入产品体系建设中,通过贷款、债券、融资赋能绿色产业升级。绿色信贷规模被视作衡量银行践行ESG理念的重要量化指标。

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规模大幅提升,驶入了发展快车道。从银行业整体来看,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已突破30万亿元。据人民银行数据,2023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48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0.43万亿元和9.81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明显。

绿色贷款规模的壮大离不开相关产品的创新。当前,银行绿色贷款涵盖的范围较广,主要投向生态保护、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以及污染防治等领域。例如,为有效支持绿色企业和项目的发展,农业银行推出乡村人居环境贷、绿水青山贷、生态共富贷等产品,加大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

不仅如此,绿色信贷一方面满足了相关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绿色贷款利率一般都会有一定的优惠补贴,特别是符合碳减排领域的业务,这客观上降低了相关企业贷款利率。”一位国有大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另外,ESG指标良好的公司,往往具备着同样出色的财务表现,一般是对公业务“优质客户”。

除单纯的信贷支持外,多家银行也在积极探索综合性的产品服务。例如,中国银行成功牵头筹组境内银团贷款市场中资银行牵头的首笔环境、社会、治理(ESG)可持续挂钩银团贷款。光大银行推出了“碳易通场景金融”模式,以全国碳交易所为依托,为参与碳配额交易的电力企业提供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绿色债券、支付结算、账户管理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转型:ESG治理赋能普惠金融

在公司治理方面,银行业纷纷完善顶层设计以适应发展需要;在环境部分,银行更多聚焦于绿色贷款的靠前发力;而在服务社会方面,普惠金融则成为一大亮点。

普惠金融要求银行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近年来加大普惠贷款的投放力度,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截至2023年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9.4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23.5%,全年增加5.61万亿元。

融资可得性提升的同时,中小微群体融资成本大幅降低。2023年,我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78%,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型涉农贷款平均利率5.11%,同比下降0.87个百分点,利率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正朝着数字化转型方向纵深发展,银行业普惠相关线上产品体系日趋完善,以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普惠客户的融资需求。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也促进金融服务范围不断下沉。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加快金融服务渠道下沉县域乡村,加大工银“兴农通”App市场推广,融合“数字乡村”农村政务平台、“兴农撮合”助农销售平台,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与此同时,在社会层面上,银行业重视数据安全与客户隐私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金融消费者教育,有效发挥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作用,贡献经济社会包容可持续发展。

“随着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的持续深化,ESG理念也将更好融入绿色金融体系发展进程中。” 中财大绿金院高级学术顾问、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表示。展望未来,我国银行业应进一步提高对ESG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加快制定和完善ESG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指标体系,加强ESG相关的信息披露和外部监督,加大ESG相关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思考如何凭借自身“金融资源+科技能力”模式联合对外赋能、对内治理,拓展业务边界并显现价值。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