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绿金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绿金新闻 > 正文

绿金新闻 | CCER市场正式重启 企业融资成本有望降低

发布时间:2024-01-29作者: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近日,市场期待已久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正式重启。至此,CCER市场与2021年7月启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同构成完整的全国碳市场体系。

分析人士指出,CCER重启后各类型企业都有机会参与,国内碳市场的活跃度将有所提升。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CCER启动前,金融机构已探索CCER碳金融产品创新。展望未来,CCER市场启动有助于融资人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提供贷款利率优惠,如果融资人的项目在CCER市场备案,就可以获得一定的贷款利率优惠,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完整碳市场体系正式建立

谈到CCER交易重启,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慧心告诉记者,这意味着我国强制减排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双市场并行的完整碳市场体系正式建立。相较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强制性市场对于控排企业的各年度排放总量进行配额化管理,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聚焦有助于碳减排的活动,允许各类主体参与温室气体减排相关活动,并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为碳减排行为提供资金补充。

普华永道预计CCER重启将进一步提升国内碳市场的活跃度,同时也能够促进全社会减排成本优化,未来CCER与国际碳减排倡议组织建立有效沟通,逐步实现与国际自愿碳减排市场接轨,将有利于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参与、支持中国双碳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CCER重启后各类型企业都有机会参与,国内碳市场的活跃度将有所提升,碳定价效率也将有所提高。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主要是以控排企业参与为主,而CCER交易的参与方较为多元化:金融机构、碳资产管理机构以及各类非控排企业,甚至个人也可以通过开发或投资CCER项目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此外,从CCER的终端需求来看,除了控排企业之外,已制定碳中和转型战略的企业也可以通过注销CCER的方式履行其部分碳中和目标。因此,CCER重启可以提升碳市场的活跃度,提高碳定价效率,有利于完善我国碳市场建设。

其次,CCER重启后企业有机会选择成本最优的方式进行减碳。国内控排企业可使用CCER抵销年度碳排放配额的清缴,全国碳市场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配额量的5%,地方碳市场使用比例各异。这种机制有助于引导控排企业选择成本最优的减碳手段,即选择投资或购买CCER而非必须在当前阶段选择成本更高的直接减排措施,因此有利于全社会减排成本优化。

“在当前全国碳市场仅覆盖发电行业的情况下,CCER市场将达到20亿至30亿元左右的交易规模,主要考虑到CCER重启后市场供给以及交易量的恢复与增长,以及企业、活动碳中和等对于CCER的交易需要。在当前规定所允许的碳配额抵销比例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全国碳市场的进一步扩容以及配额拍卖机制的引入,附加对于全国碳价持续增长的预期以及市场主体自愿碳排放抵销意愿的进一步提升,未来CCER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刘慧心说。

企业如何抓住CCER市场机遇?

近年来,银行纷纷发力绿色金融。比如,1月16日,浦发银行(600000.SH)为深圳市晟世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放1000万元两年期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专项用于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开发、审定及减排量核查。

CCER交易重启将对金融机构和融资人带来哪些影响?

刘慧心指出,根据现有的交易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可以依据规定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作为市场交易方进行CCER的交易,并调动全社会资源参与碳减排活动。同时,金融机构可以围绕CCER产品开展系列碳金融产品创新,开发基于CCER的抵质押融资贷款,支持与CCER收益挂钩的债券发行,推出针对CCER交易、开发流程的保险产品,以及探索开发其他相关的金融衍生品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认为,金融机构参与CCER市场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投资和管理碳减排项目,金融机构可以为这些项目提供贷款、股权投资等融资支持,同时也可以参与到项目的运营和管理中;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为客户提供碳交易相关的金融服务,如碳信用额度的交易、碳风险管理等服务。

对于融资人而言,CCER交易重启将有利于降低其融资成本。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通过CCER交易,企业可以将其碳排放减少的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从而获得贷款机构的认可,进而获得利率优惠。为了获得这一优惠,企业需要做的是尽早开始规划和实施绿色金融项目,例如采用更环保的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开展碳减排活动等。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以提供可靠的项目减排量数据,为项目在CCER市场上的成功备案打下基础。此外,企业还应该积极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标准和市场动态,以便更好地利用CCER市场带来的机遇。

刘慧心建议,面对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整体趋势,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尽快加强企业碳排放以及碳资产的管理,设立碳排放/资产管理专职人员或部门,强化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规划,结合企业实际推进CCER等碳资产开发工作,并充分利用各类碳金融工具,探索实现企业碳资产的保值增值。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