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绿金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绿金新闻 > 正文

绿金新闻 | 多地部署“转型金融”助力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3作者:

继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制定《G20转型金融框架》后,我国的转型金融具体细则何时落地颇受期待。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日多地都已启动编制相关工作。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组织召开《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编制工作启动会,贯彻落实《G20转型金融框架》工作要求,以及央行和上海市关于转型金融标准制订的部署安排。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到力争到2023年年底,推进碳金融发展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转型金融标准和激励机制基本建立等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转型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能够为高碳企业低碳转型融资提供新选择。但目前国内外对转型类经济活动、转型金融没有明确定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转型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鉴于此,金融机构期待地方转型金融标准与目录落地后,能够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产品,以及帮助高碳企业开拓更多融资新渠道。


拓宽绿色金融服务范围


转型金融之所以受到关注,是由于目前绿色金融更侧重“纯绿”产业(绿色或近零排放),高碳行业在转型过程中的金融需求不能被完全满足。


兴业研究碳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钱立华告诉记者,高碳行业的碳排放下降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短期内不可能达到近零碳或零碳。为满足高碳行业转型时期巨大的融资需求就需要在绿色金融支持范围与边界上进行突破,转型金融则为高碳企业转型的融资需求提供了新选择。


惠誉常青ESG研究组联席董事贾菁薇则表示,需要转型的高碳企业转型过程中是对资金需求最大的主体,但哪些高碳行业需要转型,如何转型,须遵循什么样的转型路线?这是监管者与市场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上述问题也是地方转型金融规则探索的重点之一。在《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编制启动会上,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表示,将按照《G20转型金融框架》、上海市有关部署及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相关要求,定期组织开展交流讨论,加强沟通协调,会同编制指导小组及编制小组各成员单位,共同推动《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研究制定,为本市碳密集行业低碳转型提供指导,积极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其中,在《G20转型金融框架》给我国地方监管提供的指导作用方面,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任玉洁向记者表示,《G20转型金融框架》为系统性推进转型金融提供了有益的方向——既要考虑标准、原则等对转型项目识别的指导意义,也要形成与转型长周期、高风险相适应的转型金融工具,以适配转型行为或活动的特殊性;同时要形成信息披露的良好环境,解决好转型效益及效果识别需求的问题。此外,《G20转型金融框架》也提示了要考虑转型可能导致的风险等,在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将公正转型的思考纳入转型金融的布局。


在此背景下,钱立华认为,各地探索地方转型金融规则的编制,一方面可以根据区域差异,有针对性地支持符合当地特色产业的低碳转型,解决地方标准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带头作用,为全国层面转型金融的标准制定和市场发展积累经验。


谈及目前我国转型金融的发展情况,钱立华介绍,近两年我国转型类债券工具创新实践不断,比如不限定募集资金用途的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低碳转型挂钩债券,以及募集资金专项用于低碳转型领域的低碳转型债券和转型债券等。


钱立华同时指出,我国转型金融标准尚未出台,标准缺失制约了我国转型类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转型类债券实践中,不限制资金用途的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和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发行占比较大,而要求募集资金用于低碳转型领域的低碳转型债券和转型债券发行相对较少。根据公开统计,2023年一季度我国境内市场仅发行了1只限定募集资金用途的转型债券。


近几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上交所等陆续推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转型债券、低碳转型债券等创新性转型金融产品的相关指引。“与传统金融工具相比,部分转型金融的产品灵活性比较大,包括放宽资金用途、允许在一定条件下置换自有资金等,体现了较大的灵活性,对企业转型的长周期、复杂性等也形成了较好的呼应。此外,其对转型信息披露的要求、未达到转型目标的应对机制等,都有利于提高转型金融应用的安全性。”任玉洁向记者表示,从产品覆盖的范围来看,煤炭清洁生产及高效利用、天然气清洁能源使用、高碳行业产能等量置换等高碳行业转型领域都有涉猎,形成了对我国当前高碳行业融资的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