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中财大绿金院
绿金委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院长寄语
学院简介
理事会
学术委员会
研究领域
组织架构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研究成果
IIGF观点
信息专报
研究报告
学术文库
研究团队
北京总部
杭州团队
广州团队
特聘研究员
新闻与动态
IIGF新闻
政策动向
绿金新闻
地方绿金
绿金活动
中财绿金指数
STOXX-IIGF中国A股ESG指数
STOXX邮银ESG指数
国证中财碳中和主题系列指数
绿色股票系列指数
美好中国指数
中证-中信银行生物多样性优选信用债指数
绿色金融数据库
ESG数据库
绿色债券数据库
地方绿金数据库
绿色棕色主营收入数据库
碳排放测算与评级数据库
基金ESG数据库
气候金融数据库
健康金融数据库
“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数据库
国际绿色金融发展数据库
绿金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绿金新闻
> 正文
绿金新闻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发力碳减排支持工具纳入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
发布时间:2023-01-31
作者: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兔年开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再迎新政策。近日,人民银行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三项货币政策工具,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政策面进一步扩大,将惠及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
“这一操作整体符合市场预期。”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三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既是在特殊环境下为达到特定宏观政策目标而量身定制的政策工具,可定向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同时有助于合理增加长期流动性投放。其中,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延续和扩围反映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机构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充分调动各类型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目前,支持政策还不适宜大规模退出,本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十分有必要,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了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碳减排支持工具纳入机构扩围 绿色发展再添助力
本次获得延期并扩围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是人民银行于2021年11月推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彼时,21家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被纳入支持范围。2022年8月,德意志银行(中国)、法国兴业银行(中国)两家外资银行也被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范围,体现了中国高度重视绿色转型,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对外资金融机构一视同仁给予国民待遇,支持其在中国兴业发展。
从数据来看,这一工具的实施已取得积极成效。根据《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的数据,人民银行2022年第三季度通过该工具向相关金融机构发放资金642亿元,累计发放资金2469亿元。
“碳减排支持工具成效显著。”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工具不仅带动了绿色信贷规模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对银行产生了积极引导作用,鼓励银行增强碳减排支持方面的能力培养。随着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专业度的提升和配套政策的完善,未来对低碳转型支持的空间是巨大的。
周茂华也持相似观点,他表示:“从实施效果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能源保供稳价、精准定向支持特定领域发展、稳定市场预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政策调整后,碳减排支持工具将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同时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也被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此外,在支持绿色发展方面,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也将继续实施至2023年末。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与前述碳减排支持工具被业界并称为人民银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双支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天印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这两个工具并行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考虑到我国当前的经济和能源结构的现实,支持增量绿色经济活动和帮助存量高碳资产的减碳都非常重要,两者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碳减排支持工具重点支持的领域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其中,节能环保领域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转型再贷款支持的领域有所交叉。但总的来讲,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覆盖范围更广,且多是清洁能源和负碳技术等具有‘纯绿色’属性的领域,这与绿色金融支持的覆盖范围高度重合。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更多是支持原本比较‘高碳’项目的减碳活动,其目标和作用更多是在发挥转型金融的功能。”孙天印表示。
政策落地需要多方配合 金融机构亟待夯实能力建设
除绿色发展之外,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也将延续实施至2023年6月末,同时,将中小微物流仓储企业等纳入支持范围,以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的力度,助力交通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遭遇内外多因素超预期影响,交通物流行业受影响较大,目前,国内交通物流行业处于恢复阶段,部分小微物流仓储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行业整体恢复仍需要相关纾困帮扶政策支持。”周茂华表示,政策时间延长可继续为部分行业提供必要纾困,同时,将中小微物流仓储企业等纳入支持范围有助于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升运营效率。
事实上,从2022年末至今,人民银行在多次重要会议中释放了货币政策将坚持“总量要够、结构要准”的主基调。人民银行强调,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并特别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继续做好“加法”。其中,本次获得延期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均在重点支持领域中。
业内专家表示,要让上述政策更好发挥效果,需要多方配合。对此,曾刚表示,金融机构加强相关能力建设迫在眉睫。“人民银行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范围至外资银行的原因在于,外资银行在国外对于碳减排金融支持等方面有很多积累和尝试,银行的核心能力比较强。”他分析认为,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扩大,是为了更好发挥其引导作用,所以核心业务能力等方面能满足要求的银行有机会获选。与此同时,碳减排涉及碳核查、信息披露等多环节,这项支持工具的落地要求银行对相关产业具有一定了解,对碳信息披露核查能力以及相关项目的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对中小银行而言,要把政策引导转化为实际可落地的金融支持,则需要加强相关能力建设。
曾刚建议,下一步,可以探索对积极进行绿色融资的银行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例如,资本约束可以相应放宽或者提供适当的财政补贴等。
周茂华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效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银行服务能力的提升,让资金精准流向特定支持领域,充分释放政策红利,要求银行完善内部治理,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合理考核激励机制,压实主体责任,提升服务专业水平等。
孙天印表示,下一步,金融支持要关注市场主体的现实需求,例如,在绿色转型方面,应推动与企业科学碳目标相结合的转型金融产品创新,支持高碳行业企业实现与国家碳中和目标一致的、更科学的低碳转型。
来
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
上一条:
绿金新闻 | “绿色”成地方两会高频词 广东、浙江等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下一条:
绿金新闻 | 欲摆脱“洗绿”指责,全球监管收紧ESG标准或令3.6万亿美元基金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