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绿金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绿金新闻 > 正文

绿金新闻 | 人行研究局绿色金融动态:浙江湖州建立竹林碳汇全链条金融支持体系

发布时间:2022-04-24

绿色金融动态2022年第2期(总第63期)2022年4月18日

浙江湖州建立竹林碳汇全链条金融支持体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加快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和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联合市金融办、银保监局等部门,建立了“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全链条绿色金融精准支持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一、安吉县成立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交易机制,并提供全链条金融支持

安吉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竹乡”,现有毛竹林87万亩,毛竹立竹量、年产商品竹、竹业综合产值均居全国第一。2021年12月28日,安吉县成立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机制(以下简称碳汇交易机制),首期竹林碳汇收储(含竹林预收储)规模14.24万亩,合同总金额7230.79万元,预计每年可产生碳汇5.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依托碳汇交易机制,湖州相关部门指导辖内金融机构聚焦竹林碳汇生产、收储、交易等环节,开展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为竹林碳汇提供全链条金融支持。其中,“碳汇共富贷”支持村集体按标准经营竹林、生产碳汇,再交易给收储交易平台实现增收,“碳汇收储贷”支持收储交易平台收储竹林碳汇,“碳汇惠企贷”为符合条件的优质绿色项目或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资金。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已发放“碳汇共富贷”3600万元,“碳汇惠企贷”1.19亿元,完成“碳汇收储贷”授信超40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出台林业碳汇交易实施意见,构建全链条林业碳汇支持体系。出台《关于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进竹林碳汇交易试点的实施意见》,针对竹林碳汇交易各个环节和阶段,推动金融机构以增汇减排为目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企业参与购碳,全力满足融资需求。通过村集体经营、平台收储、金融让利、企业购碳、保险护航等措施,实现生态资源有效转化,布局绿色金融助力共同富裕建设新赛道。

二是主动向碳汇购买企业让利,培育企业自愿购汇积极性。金融机构以基本不增加竹林碳汇购买企业负担为前提,主动向企业让利。截至目前,仅“碳汇惠企贷”就为贷款企业节省利息支出52万元。同时,金融机构积极向央行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多渠道筹措低成本资金支持碳减排。

三是探索“碳汇+保险”服务新模式,发挥风险保障和风险分担作用。一方面,为村集体、农户提供“毛竹碳汇价值恢复补偿保险”,当出现因火灾、风灾、暴雨等自然灾害造成承保区域内毛竹死亡,导致被保险人拥有或管理的毛竹碳汇价值损失时,由保险进行赔付;另一方面,为乡镇和村集体提供“竹林碳汇富余价格指数保险”,当市场价格波动造成保险碳汇的实际价格低于保险价格时,视为保险合同赔付,从而充分发挥保险经济补偿的“造血”功能,为竹林碳汇交易保底护航。

三、绿色金融助力竹林碳汇交易的成效

一是有利于加快林业碳汇项目开发。2012年,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开展,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标准(CCER)启动,林业碳汇项目被纳入其中。虽然作为控排企业抵消自身排放量的一种方式,但被限制在5%-10%的抵消量之间。且在CCER项目登记注册平台暂时关闭时竹子造林和竹林经营项目共计6个,签发量较少,林业碳汇产品在碳交易市场中的存在感不强。

安吉试点竹林碳汇项目是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根据方法学认证核算的竹林碳汇项目储备。待CCER项目登记注册平台重启后可参与认证,增加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湖州金融机构大力服务竹林碳汇交易全链条,风险管理措施保障到位,有助于实现竹林碳汇“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经过有效经营后,安吉年碳汇量预计可达34万吨。

二是有利于加快竹林产业转型发展。2021年12月,国家林草局等十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鼓励地方搭建林竹碳汇交易平台,开展碳汇交易试点。安吉竹林碳汇交易实践有助于统筹推进竹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加快竹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构建完备的现代竹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统一。

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竹林碳汇交易实现了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以每亩竹林产生0.39吨碳汇、每吨碳汇均价43元计算,安吉87万亩竹林每年至少为全县农户增收1459万元。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有序扩充碳汇资源规模。依托安吉竹林碳汇交易机制,逐步有序收储全县森林碳汇资源,参与部分林地碳汇经营工作。进一步推动县林权流转,形成更多规模性林地经营主体。

二是完善企业购买碳汇的激励机制。以创建浙江省第一批林业增汇试点县为契机,推动将企业购买碳汇行为纳入亩均效益评价等安吉县工业政策,引导企业积极降低碳排放或主动购买碳汇。

三是加快数字赋能完善综合运营平台。开发竹林碳汇综合性数字化应用场景,逐步将企业能评、亩均评价、环评、森林资源等数据接入,搭建包含竹林碳汇登记、管理、运营、展示、生态保护等多功能应用的竹林碳汇交易机制,为对接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奠定基础。

四是持续为竹林碳汇交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满足植树造林或专业经营对资金的需求,为碳汇持续生产提供低价优质的新型保险保障。


来源:绿色金融 新媒体编辑:杨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