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绿金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绿金新闻 > 正文

绿金新闻 | 扩容后的全国碳市场有何变化?生态环境部最新披露!

发布时间:2025-09-25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宋薇萍)今年3月,在发电行业基础上,国务院正式批准将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9月24日在2025中国碳市场大会上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对扩容后的全国碳市场进行了最新披露。

据介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后,新增重点排放单位超过1300家,增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30亿吨,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提高至60%以上,实现了从过去的三个“单一”向三个“多元”转变,即由管控单一行业转变为多行业兼容;由管控单一能源活动排放转变为兼顾能源活动与工业过程排放;由管控单一的二氧化碳转变为管控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等多种温室气体。

市场交易主体参与意愿增强。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参与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共计1471家,较上一个履约周期增加1.38%。2024年每个交易日均有成交,全年成交笔数同比增长18%。市场供给逐步提升,交易活力稳步释放,配额惜售现象得到缓解,2024年卖出配额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增加11.24%。

2025年以来,重点排放单位交易意愿有所增强。截至8月底,挂牌协议交易的买入和卖出委托总量较去年同比上涨232%。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三个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积极开立交易账户,截至2025年8月底,新纳入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已开设交易账户1277家。

同时,交易产品和方式逐步丰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为配额现货。2023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对配额按照发放年份进行了标记,每个年份的配额作为独立交易标的在市场自由流通和交易。截至2025年8月底,已发布“碳排放配额19-20”“碳排放配额21”“碳排放配额22”“碳排放配额23”“碳排放配额24”等5类交易标的,成交量分别为2.87亿吨、4919.46万吨、1.94亿吨、1.33亿吨和3227.67万吨。

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采用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两种方式,全年成交量分别为0.37亿吨和 1.52亿吨。为进一步丰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方式,提升市场活力,2025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用单向竞价交易方式。首批三场单向竞价交易于2025年7月16日顺利完成,总成交量13万吨,总成交额977.15万元,满足了交易主体多元化交易需求,更好反映市场供需关系。

从价格来看,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年综合价格收盘价在69元/吨-106元/吨之间,年底综合价格收盘价为97.49元/吨,较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首日开盘价上涨103.10%,较2023年底收盘价上涨22.75%,交易价格基本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

进入2025年,随着新年度配额预分配工作陆续开展,市场交易自3月起逐步回暖,2025年第二季度成交量、成交额同比分别上涨140%、87%。截至2025年8月底,综合价格收盘价为69.30元/吨。在全球碳价普遍下跌的背景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价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