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是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5年。我们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发展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能源消费‘逐绿前行’,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在国新办今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能源供应结构优化 传统能源转型升级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十四五”以来,我国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加大非化石能源供应,积极发展多能互补,加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风电光伏充分发挥转型“主力军”作用。2025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的增量超过了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过去4年,我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4%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截至今年7月,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已经达到了22.3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的60.8%。过去4年,我国新增发电量的近六成来自非化石能源,2024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达到2020年的1.5倍。”王宏志说。
能源供应结构的转型,也带来了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和高质量跃升。“十四五”以来,我国风光发电年度新增装机进入了“亿千瓦级”规模,连续跨越了11个亿级台阶,合计装机由2020年的5.3亿千瓦增加到今年7月底的16.8亿千瓦,年均增速28%,占到“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0%。
如今,“沙戈荒”成为“十四五”新能源建设的新阵地,新增装机超过1.3亿千瓦,昔日的不毛之地变为了“能源绿洲”。海上风电成为新引擎,新增装机超过3500万千瓦,为沿海省份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分布式光伏成为新势力,新增装机超过4亿千瓦,其中户用光伏新增1.6亿千瓦,全国有700多万个家庭当上了光伏“房东”。
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方面,我国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已有95%的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智能化产能占比超过55%。积极推广煤炭绿色开采,2024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比2020年提高3.1个百分点。
同时,国家能源局积极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二氧化碳驱油等低碳技术发展,2024年实现了二氧化碳注入量300万吨,这有效促进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落地。
终端用能结构优化 电能消费比重提升
“十四五”以来,以电动汽车等“新三样”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带动了我国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效提升了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促进了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也带动了能源生产结构的绿色转型。
2024年,我国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2025年,1月—7月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超40%。截至7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是“十三五”末的10倍,规模世界领先。
“‘十四五’以来,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4个百分点左右。为满足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带来的用电需求,我们大力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开绿车、用绿电’,通过绿证绿电交易等方式,为新能源车主提供绿电服务,组织相关省份开展车网互动应用试点,电动车化身‘移动充电宝’,支持用电‘削峰填谷’。目前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绿色低碳的出行理念和能源消费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说。
国家能源局还深入推动工业、建筑、交通这些重点领域用能的清洁化、低碳化,持续提升终端电气化水平。目前我国终端用能中,电能比重已经达到30%左右,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科技创新取得突破
“‘十四五’是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的五年。新能源等技术装备领跑全球,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成以上,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短短几年,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王宏志说。
如今,白鹤滩水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等多个“全球最大”“全球首座”工程建成投运,油气开发已经突破深地“万米大关”、挺进“千米深海”。“大国重器”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
同时,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发展进入快车道,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加快推进,能源产业与工业、交通等领域加速融合,新领域新赛道持续涌现,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
“我们在核电、新能源、电网等重点领域已经实现了国际领跑,为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转型、建设能源强国发挥了引领支撑作用。‘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能源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展现我国能源科技创新。”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表示。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创新生态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能源领域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了将近30倍,相当于给新型电力系统配上了“巨型充电宝”。2024年,我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过3600万吨,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产能超过全球的一半。
同时,人工智能也在深度赋能能源领域,成为能源技术革命的新引擎,在新能源发电、电网巡检作业、油气新资源发现等领域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展现出了巨大潜力,让能源产业在AI的加持下,不断焕发新活力。
来源:中国环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