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政策动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政策动向 > 正文

专家观点 |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夏应显:期待COP28向国际社会发出聚焦行动与合作的积极信号

发布时间:2023-11-27作者: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2023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给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和挑战。

本月底,各国领导人将汇聚阿联酋迪拜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会议期间,各方将进行《巴黎协定》以来的首次全球盘点。人们寄希望于这次会议能向国际社会发出聚焦行动与合作的积极信号,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2015年12月12日,为应对日趋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在COP28召开之际,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临界点》专访了即将赴迪拜参会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秘书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

夏应显今年履新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此前,他长期在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工作,担任过原生态生态环境部国际司国际处处长、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国际组织与公约处处长、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等职。他还曾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署副代表,参加过多项重要国际环境公约文件的谈判工作。

他认为,全面总结新能源发展等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有益经验和积极成效,扎实评估2020年前实施缺口、落实国家自主贡献(NDC)总体进展、不足和缺口,以及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缺口等,总结原因和教训,这是盘点成果应包含的关键信息。

谈及对COP28的期待,他说,期待盘点成果能为国际社会落实《巴黎协定》带来信心和希望,确保全球气候治理沿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我们愿与各方一道,积极建设性参加盘点进程,推动全球盘点取得成功。”夏应显说。

以下为对话全文:

应引导开展聚焦落实的全球盘点,充分反映全球实际进展

澎湃新闻:今年将是《巴黎协定》后首次全球盘点,您如何看待此次全球盘点及可能的成果要素?

夏应显:今年是《巴黎协定》首个全球盘点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各方对全球盘点的成果抱有高度期待。我们应引导开展聚焦落实的全球盘点,以落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全球盘点进一步展现各方落实《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成果,全面评估实现《巴黎协定》目标集体进展,评估发达国家目标和行动力度与其减排义务的差距,识别发展中国家所需支持缺口,切实敦促发达国家兑现承诺。

我们建议,全球盘点成果应包括四方面要素:

一是对标并落实《巴黎协定》目标、原则和制度安排。全面表述《巴黎协定》“2℃以内、力争1.5℃”的温控目标,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措施。客观反映发达国家历史排放情况,明确提出发达国家应落实率先减排义务,大幅提前并显著早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匹配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

二是充分反映全球实际进展。全面总结新能源发展等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有益经验和积极成效,扎实评估2020年前实施缺口、落实国家自主贡献(NDC)总体进展、不足和缺口,以及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缺口等,总结原因和教训,这是盘点成果应包含的关键信息。

三是应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识别发展中国家协同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减贫、可持续发展和公正转型的机遇、挑战、措施、最佳实践,充分考虑不同发展阶段和国情,体现集体性、非政策指定性、非侵入性,重在梳理全球良好实践。

四是清除应对气候变化障碍。明确发出人类命运与共、团结合作的政治信号,准确识别阻滞、干扰全球集体进展的重大障碍,反对借气候之名实施保护主义、单边措施、绿色壁垒和“小圈子”,反对技术垄断封锁和脱钩断链。

盘点成果将为国际社会落实《巴黎协定》带来信心和希望,确保全球气候治理沿正确轨道向前发展。我们愿与各方一道,积极建设性参加盘点进程,推动全球盘点取得成功。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

澎湃新闻:中国作为全球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代表,您如何概括我们过去8年来在气候治理问题上的表现?对于我们作出的承诺,我们是如何来兑现的?

夏应显: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

2022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稳运行,低碳试点示范有效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不断提升。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仅促进了我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我们积极参与气候多边进程,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2017年,在全球气候治理因美国气候政策倒退而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在重大国际场合多次表明中方坚定支持《巴黎协定》的态度和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这有力稳住了多边进程阵脚。

同年,中国、欧盟和加拿大联合建立了主要国家加强气候行动的部长级会议机制(MOCA),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始终秉持积极建设性姿态,相继推动完成协定实施细则谈判,达成“沙姆沙伊赫实施计划”等重要成果,今年以来我们与包括COP28主席国阿联酋在内的各方保持密切沟通,推动年底COP28取得成功,促进协定全面平衡有效实施。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为我们下一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坚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中美两国致力于共同推动COP28成功

澎湃新闻:中美是此次大会各方的关注焦点,而且最近中美在气候方面的交流互动频繁,中美气候方面的合作会有什么进展?是否有可能会在这次大会上出一些成果?

夏应显:中美两国于11月15日共同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宣布启动中美“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促进双边务实合作,并围绕COP28全球盘点、适应、资金、损失损害等关键议题开展交流。

中美双方将进一步落实上海联合声明、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和本次阳光之乡声明,在工作组框架下,围绕能源转型、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循环经济、地方合作等领域开展具体合作计划和项目,推动两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智库深化交流合作。双方将继续致力于有效实施《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推动多边主义,加强合作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危机,以实现《巴黎协定》目标。

在COP28期间,中美两国将会同主席国阿联酋举行“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并邀请各国参与。双方将持续对话交流,加强在关键议题上的协调合作,共同积极参与《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与其他缔约方一道推动COP28取得积极务实成果。

继续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相关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支持

澎湃新闻:在中国参与的气候南南合作中,未来有何计划?

夏应显: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十百千”倡议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物资援助及开展能力建设培训班等方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和小岛屿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支持。

截至目前,我国已与40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8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累计在华举办57期能力建设培训班,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2400余名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

接下来,中国将继续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立足发展中国家切实需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大对包括非洲国家、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在内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支持,推动低碳示范区建设,创新性设计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丰富能力建设培训形式和内容,为相关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支持。

同时,为落实我国与非洲共同发布的《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2023年9月,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首届非洲气候峰会上宣布中方计划开展“非洲光带”项目,将通过合作建设气候友好的光伏示范项目、举办中非气候政策和技术共享交流对话活动、开展气候变化和配套政策联合研究、举办“非洲光带”能力建设培训班等方式,帮助5万户左右非洲地区无电贫困家庭解决用电照明问题,助力非洲绿色低碳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与相关非洲国家就有关合作意向进行磋商,并将在合作意向达成后尽快推动“非洲光带”项目实施。

中国积极开展气候变化与健康适应工作,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健康影响

澎湃新闻随着全球气候风险持续上升,健康议题在全球各国都越来越受到关注。COP28将设立历史上首个健康主题日,重点讨论气候危机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我国在气候变化与公众健康方面是否已经开展了相关工作?或者在这方面有何计划?

夏应显:中国一贯重视适应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将主动适应气候变化作为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

为统筹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去年6月,生态环境部牵头,联合16个相关部委,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将“健康与公共卫生”列为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之一,提出强化城市气候风险评估、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重点任务,提高健康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中国积极开展气候变化与健康适应工作,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健康影响。一是研发高温热浪和低温寒潮健康风险分级预警技术。基于环境健康风险评估试点项目,研发高温热浪和低温寒潮健康风险分级预警技术,提高极端天气健康风险预警的公众可及性。该工作已在首批试点城市(济南、青岛、深圳)推广应用。二是探索建立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疾控部门与气象部门、中国心血管联盟等开展合作,为全国极端天气会商提供技术支持、针对医院发布针对心血管敏感人群的健康风险预警。三是组织制定并发布《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根据中国气象局提供持续高温天气预测信息,研判高温极端天气可能会增加公众健康风险,组织制定并发布《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为公众应对高温热浪健康风险提供具体指导。

按照《适应战略2035》要求,各地方要研究编制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我们组织制定了《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制指南》,各地可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包括“健康与公共卫生”在内的重点领域,明确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思路、目标指标、任务措施。

同时,我们正在推动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以完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强化城市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推进城市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等为重点,积极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机制和模式。

期待COP28向国际社会发出聚焦行动与合作的积极信号

澎湃新闻:您对今年的大会有何期待?

夏应显:我们期待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COP28)以全球盘点为契机,向国际社会发出聚焦行动与合作的积极信号。

我们期待践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这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出路。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地球村”上的各国本就是命运共同体,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各方应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摒弃任何形式的单边措施。COP28应坚持《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原则及制度安排,确保全球气候治理沿着正确轨道行稳致远。

我们期待开展聚焦落实的全球盘点,全面平衡评估全球落实《巴黎协定》的进展与差距,交流各方行动成效和最佳实践,实现《巴黎协定》全面平衡有效实施。

我们期待充分回应发展中国家关切。发达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同时具有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能力。发达国家应在COP28前切实兑现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和动员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的承诺,明确适应资金翻倍路线图,为制定2025后新的集体量化资金目标作出更大贡献。COP28应就全球适应目标达成有力决定,完成损失和损害资金机制建设,充分响应发展中国家长期呼吁的资金、技术及能力建设支持需要。

另外我们也期待务实推进公正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应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充分立足各国国情和能力,推进绿色公正转型。空喊口号、脱离实际和“一刀切”,看似富有雄心,实则有损气候变化多边进程。负责任地应对气候变化必须采取积极且务实的态度,COP28应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和消除贫困、能源安全、创造就业、发展经济等需求有效协调,务实推动全球向绿色低碳、气候韧性社会的公正转型。

同时,我们期待团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良好势头来之不易,但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趋势持续加剧,一些发达国家借气候之名设置绿色壁垒,出台歧视性法案,大搞技术封锁与合作限制,鼓吹脱钩、断链、去风险,这将极大推高全球减排成本,挖空全球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根基。COP28应发出推动各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信号,为落实《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营造凝心聚力、团结合作的积极氛围。


来源:澎湃新闻

新媒体编辑:侯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