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政策动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政策动向 > 正文

专家观点|气候风险信息披露的全球实践

发布时间:2022-01-13作者:刘瑞霞 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刘瑞霞「金融稳定理事会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成员、中国银行业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专家工作组首席专家、中国工商银行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暨气候风险工作组首席专家」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1期

当前全球变暖趋势仍然持续,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监管机构相继发布气候风险相关指引,2020年6月英格兰银行发布《气候金融风险论坛指南》,2021年4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气候风险测量方法》《气候风险驱动因素和传导机制》等文件,全球的监管机构和银行业都开始行动起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艰巨,金融机构要配置好金融资源,从气候投融资、气候风险管理、配套金融服务、信息披露等方面,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气候变化导致的金融风险加大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气候风险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 认识气候风险是做好信息披露的基础前提

气候风险是指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全球变暖等气候因素及社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对经济金融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该定义由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首先提出,之后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和部分监管机构也提出类似定义。

气候风险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物理风险表现为洪涝、干旱、飓风等气候风险事件的严重程度的上升,以及海平面上升等产生的经济损失。转型风险是指社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过程中,气候政策、技术革新和市场情绪变化等导致企业损失的风险,包括高碳资产重新定价、政策变化、财务和声誉损失等。这两类风险相互交织,形成了气候变化的整体影响。

另外衍生出来资产搁浅风险和融资风险。资产搁浅风险指由于法律政策、创新和环境变化,导致资产过早地被减记、贬值或转化为负债的风险。融资风险指由于融资政策的变化,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所带来的风险。研究气候风险和做好气候风险信息披露,首先要深刻理解上述几个基本概念。

  • 气候风险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显著增加

气候风险的特征决定了它对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巨大。一是高度不确定性。与传统风险相比,气候风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很难预测它对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二是更长的时间跨度和长期影响。市场风险VaR的计算,通常预测1天、10天内的影响;信用风险评估一般需要预测一年,最多几年的影响;但是气候风险需要预测5年、10年甚至上百年的影响。三是非线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风险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一旦突破临界点,气候风险影响的严重性和范围都可能大幅增加。四是全局性和系统性。气候风险是全局性的,使社会、经济和金融体系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系统性效应和连锁效应。

近20年气候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大幅增加。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风险报告2020》,气候变化已导致的自然灾害从1980~1999年的4212次,上升到了2000~2019年的7348次;而气候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几乎翻倍,从1980~1999年的1.63万亿美元,上升到了2000~2019年的2.97万亿美元。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物理风险目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有限,但是今后的影响将越来越大。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的推进,转型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提出转型风险的潜在影响包含有序转型、无序转型和温室世界三个情景。其中,有序转型是立即采取行动减少排放,以符合《巴黎协定》的规定;无序转型通常指政府延后且突然引入低碳转型政策,而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此缺乏全面预期的情景;温室世界指对气候变化仅执行当前政策,不采取额外措施,气温自然上升4~5度所产生的结果。这也决定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压力测试所采用的情景选择。

2021年TCFD现状报告展现了全球披露的新趋势

TCFD是2015年由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导成立的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旨在落实《巴黎协定》要求,提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工作建议。

  • TCFD成立以来发布的成果

TCFD成立以来,发布了一系列成果。2017年发布《TCFD建议报告》,提出气候风险信息披露的“四大支柱”及11条原则。为了使建议报告在全球更好的落地,2020年以来,TCFD加速了整个工作进程,制订了多项补充指南,涵盖风险管理、情景分析、气候相关指标和目标及转型计划、投资组合调整技术等多个方面,每年对全球TCFD建议执行情况和企业披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发布年度现状报告。

上述成果文件中,《TCFD建议报告》建立了气候风险信息披露的全球参考标准。“治理”披露包括董事会的职责、高管层的职责,以及在气候风险和机遇中的作用和监控体系。“战略”披露要求描述组织机构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气候风险和机遇,包括20~30年的计划,描述组织机构的战略适应力,并考虑不同气候情景。“风险管理”披露包括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气候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流程。TCFD的披露框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仅仅是几个指标,只有把前面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够形成“指标和目标”披露的内容。

《风险管理整合指南》确立了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方法论。该指南以2017年COSO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为基础,分析了COSO企业风险管理的五个关键要素,包括治理文化、战略和目标设定、绩效、审阅和修订、信息沟通和报告。它和目前我国各大银行所实施的银保监会要求的五大要素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目标一致。TCFD专家组认为这个指南不仅仅涵盖金融企业,也涵盖非金融企业,因此要以COSO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为基础,与TCFD提出来的“四大支柱”相对应,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情景分析指南》提供了一个在不确定条件下识别和评估气候风险潜在影响的方法,提出了如何提出问题、开发情景、制定战略和做好风险管理决策。《指标、目标和转型计划指南》确立了气候风险量化指标的制定原则,包括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检验性、客观性、可比性和一致性。

  • 《2021年TCFD现状报告》概览

TCFD向全球发布的《2021年TCFD现状报告》,主要是分析评估各企业披露情况与TCFD建议的一致程度,这是TCFD成立以来发布的第四份年度现状报告,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一是全球范围内支持TCFD建议的机构数量显著增加。在过去一年里,TCFD建议在全球范围内的支持呈加快之势,自2020年10月以来,TCFD建议的支持机构新增了1000多个。截至2021年10月6日,全球范围内TCFD支持机构累计2600多个,包括金融机构1096家,全球支持机构数量前5名的国家包括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法国。

二是支持TCFD建议的所有机构总市值显著上升。目前,支持TCFD建议的机构遍布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涵盖了所有经济部门。2020年,所有支持机构总市值达到13万亿美元,2021年所有机构总市值超过25万亿美元,相比2020年增长99%。其中,支持TCFD建议的1096家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合计为194万亿美元,相比2020年增长近30%。

三是上市企业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整体水平提升。2021年TCFD评估了1651家上市企业在2018~2020年的披露情况,这些公司的平均披露水平显著提高。

披露战略适应力的企业占比上升。尽管在不同气候情景下企业战略适应力是披露最少的内容,但在2018~2020年,披露此类信息的企业已从5%增长到了13%,增幅较大。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在其2020年报告中披露气候风险和机遇信息。

治理情况的披露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尽管TCFD要求披露治理情况,治理情况的披露率仍然排在末尾。2017年TCFD提出了两条治理方面的披露建议,但这两条建议的披露率分别排在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三。

分行业看,材料和建筑企业披露表现最好。对于11项建议披露内容,材料和建筑企业在2020财年的平均披露水平为38%。保险业披露水平显著提高。2019~2020年,保险业的平均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提高了11个百分点。目前,在风险管理流程披露方面,领先所有行业至少15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欧洲仍是披露方面的领先地区。从2020年开始,在所有被评估的欧洲企业中,有一半企业达到了11条建议披露内容的平均报告水平。自2019年以来,欧洲企业的信息披露平均水平提高了15个百分点,比排名紧随其后的地区领先了16个百分点。

四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已将TCFD建议纳入政策法规。迄今已有12国(地区)和数十家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正式表示支持TCFD建议。英国、瑞士、日本、新加坡、巴西、新西兰、欧盟和中国香港地区发布了按照TCFD建议进行报告的政策要求,作为法规强制执行披露。中国监管机构鼓励中资金融机构支持TCFD,同时不断完善中国的气候信息披露体系。2021年7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气候风险管理指引》,要求银行在2023年年中之前首次披露,最晚于2025年完成与TCFD一致的披露。

五是国际组织相继发布支持TCFD建议的公开声明。多个致力于制定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国际组织表示计划采用TCFD建议,促进全球气候相关报告实践的统一。许多组织已发布了官方声明,将TCFD建议作为国际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工作的依据。2021年7月,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了《应对气候相关金融风险的路线图》,提出应对气候风险和促进气候相关政策国际合作的计划。该路线图强调,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其他机构承诺使用TCFD建议框架,提高国家和区域气候信息披露政策的一致性。

  • TCFD在中国的发展和落地

为推动TCFD在中国的落地,中国工商银行气候风险工作组在2021年翻译和校对了5份、40万字TCFD成果文件,中文版目前已在TCFD官网发布。这些成果可以为中国机构参照TCFD框架,加强气候风险管理、做好相关披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TCFD还推动国内银行完成TCFD征求意见问卷,促使TCFD规则更加适宜中国国情。我国支持TCFD建议的机构逐渐增多,截至目前共有22家机构签署支持TCFD建议,有16家金融机构和6家非金融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等。但是,开展气候风险信息披露工作还面临许多挑战,包括信息披露方面的数据可靠性、可获得性等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

中国银行业加强气候风险管理

  • 成立银行业专家组,制定助力双碳目标总体规划

我国提出“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举措。从银行业落实情况看,目前已成立了“中国银行业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专家工作组”,并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做了总体规划。

一是推动各行在治理层面成立“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二是促进更多信贷资源投向绿色低碳领域;三是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四是引导银行构建气候风险管理体系;五是加强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和信息建设;六是做好碳排放信息的披露;七是推动建设气候友好型银行,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八是加强碳领域的交流、合作及成果演示。

  • 当前中国银行业实践情况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资机构研究制定双碳工作方案,明确绿色低碳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逐步优化投融资结构,以TCFD为基础加强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下面以工商银行为例,谈一谈商业银行实践情况。

一是在战略偏好上确立绿色低碳的战略和政策。将绿色低碳纳入集团战略管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明确战略导向,明确碳偏好与落地政策,积极配置资源,统筹形成持续合力,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二是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修订了《全面风险管理规定》,将气候风险作为单独一节,明确了治理架构三道防线职责、偏好与限额、制度与流程,明确了气候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报告、控制的手段,包括建立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和预警体系,完善数据和IT系统。目前工商银行董事会已经批准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三是建立气候风险数据库,加快智能化系统建设。底层数据库包括行内、行外数据。中间指标层数据包括行业维度、客户维度、产品维度和交易维度指标。顶层应用层包括碳排放统计和监测、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等。同时,将气候风险纳入智能化风控体系,为气候风险的全流程管理提供系统化支持。

四是参考国际经验构建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体系。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压力测试,对金融企业来说需要做到企业层面,因为整体行业不会全部违约,而是某个企业违约,所以要弄清企业层面的转型路径影响以及财务影响。

五是将气候因素纳入内部评级体系。随着气候风险和“双碳”工作的开展,工商银行增强气候风险防控体系研究,开展对国内外气候评级模型、数据的调研,逐步将气候风险和碳因素纳入内部评级体系。

六是不断完善气候风险信息披露体系。形成了以绿色金融专题报告、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绿色债券年度报告为主体的信息披露体系。积极参与TCFD国际规则制定,促使TCFD披露建议更加适宜中国国情。■

(此文根据作者在《2021年TCFD现状报告》发布会上的演讲整理)

(责任编辑 纪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