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IIGF新闻 > 正文

IIGF新闻|债务可持续性与债转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5-05-21

2025年5月20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IIGF)在北京举办债务可持续性与债转发展研讨会。来自哥伦比亚大学、东京大学、北京大学、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受邀出席会议,围绕发展中国家债务可持续性和债转发展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会议由中财大绿金院研究员刘炳材博士主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锋教授为本次会议致开场词。他表示,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还债成本高企、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气候和发展领域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债务融资作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的融资手段,其规模远大于权益融资,因此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压力、助力其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亟需探索创新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中财大绿金院始终积极开展债转发展领域前沿研究,并产出诸多成果。他强调,推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是助力全球经济低碳转型的关键,期待各参与方通过联合研究为全球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径。

会议聚焦“发展中国家债务可持续性”与“债转发展”两个主题展开交流探讨。在主旨演讲环节,东京大学公共政策大学院特任教授西泽利郎(Toshiro Nishizawa)介绍了发展中国家对华债务问题的相关研究。他指出虽然中国是一些国家的主要双边债权国,但私人债权人带来的债务负担更为严峻。西泽教授建议采取早期行动和实质性减债措施来防范未来风险。他强调需要制定长期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偿债能力问题,而非仅仅应对流动性危机。

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管理项目副主任石天傑(Satyajit Bose)教授介绍了国际碳市场与债务可持续性相结合的相关研究。强调在气候变化与发展议题中必须考量历史责任与累积排放因素。面临债务可持续性挑战的发展中国家或可将其未来减排承诺转化为中国碳市场的交易标的,中国通过购买这些碳信用额来为排放国归还对华债务提供融资。

中财大绿金院研究员陈翰和刘炳材分别介绍了中国-埃及债转发展案例研究和债转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埃及在IIGF债转发展评分系统中排名第一,是与中国实施债转发展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陈翰简要介绍了埃及的能源格局,指出该国虽拥有丰富的绿色能源资源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较低;同时详细剖析了其经济状况,着重探讨了外债问题。在发言中还深入解读了埃及的外债结构,包括其债务期限结构、浮动利率债务占比上升的趋势,以及债权人的变化。最后建议在中国-埃及债转方案上,聚焦主权债转发展与绿色能源项目,如从小型试点项目着手、发挥中国企业在绿色能源领域的优势、引入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项目实施等。刘炳材在汇报中指出债务互换面临的挑战,如经验不足和文化差异等,提出可以通过“本币偿债”叙事,通过债转项目创造双赢局面,并探讨了通过债务互换和货币多元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机遇。

在圆桌讨论环节,哥伦比亚大学石天傑(Satyajit Bose)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系主任许铭教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Violante di Canossa女士与中财大绿金院专家围绕国际自愿碳市场与债转发展相结合的实施路径以及债转卫生国际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发展中国家推动绿色转型过程中的金融创新模式。

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西泽利郎(Toshiro Nishizawa)、石天傑(Satyajit Bose)、Violante di Canossa、许铭

中财大绿金院国际发展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沈威博士为研讨会做总结发言。他指出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在减排项目和能力建设方面有合作前景,但需要解决以下关键挑战:碳信用供需方之间的竞争关系、高额交易成本、海外中国项目盈利能力参差不齐等,因此需设计降低交易成本的运作机制。

中财大绿金院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多家全球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通过此次研讨会,中财大绿金院将继续与哥伦比亚大学、东京大学、北京大学、UNDP等机构交流与合作,通过研讨会和联合研究等模式促进学术交流与知识分享,为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