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财新传媒和财新智库主办的第十五届财新峰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峰会以“寻方于变革时代”为主题,秉承一以贯之的高端化、国际化定位,筹谋愿景,求实存真,贡献有价值、有智识的专业讨论和解决方案。百余位国际政要、国内政策制定者,以及全球商界领袖和学界代表与会发言,分享洞见和经验。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教授受邀出席于9日举办的峰会ESG专场暨中国ESG30人论坛2024年会,并参与主题讨论。
会上,王遥教授与原银保监会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兴业银行候任董秘、董监事会办公室总经理夏维淳,惠誉评级亚太区ESG及可持续金融董事韦志远,易方达基金ESG研究主管程杰等一道,围绕“深水区的ESG投资:坚守与突破”展开讨论。财新网ESG频道、中国ESG30人论坛主编汪苏主持讨论。
针对特朗普当选对全球ESG发展产生的影响,王遥教授认为,虽然特朗普的上台对ESG与可持续发展不是好消息,但ESG投资、可持续金融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
王遥教授表示,中国许多国家战略都与ESG、可持续金融相关。从未来发展来看,可以将可持续金融与五篇大文章结合起来。“比如说我们的科技金融,因为我们要推动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技术肯定是其中的核心关键。”此外,普惠金融、养老金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发展背景,这也与可持续金融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相吻合。
王遥教授指出,ESG投资是可持续金融中的重点部分,关键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利用ESG来防范投资风险。中财大绿金院的研究发现,ESG表现越好的企业通常拥有更高的信用、更低的违约率。ESG在抗风险方面的效果十分显著。另外两个方面是在ESG投资中找到超额收益率,以及避免“洗绿”问题。王遥教授表示,当前人们对于ESG动力不足,“洗绿”事件的频繁出现,都是因为没有找到超额收益。“首先要把ESG纳入投资决策之中,其次,需要提升信息的披露以及数据的质量。”
谈到中国企业在ESG方面的表现,王遥教授认为还存在几点不足之处。一是对ESG本身的认知有限,企业信息披露工作处于“不得不做”,并没有认为这和自己的发展机遇和风险联系一起。二是企业的信息披露工作浮于表面。既没有将数据收集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同时缺乏各个其他部门的协同。三是披露的质量不够。一方面是部分企业ESG工作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对国内外评级指标的理解不到位。
王遥教授提出,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依赖于对信息披露愈发严格的要求。强制披露的要求未来将覆盖更多公司,不仅仅针对上市公司。另一方面,企业应当用好金融科技的手段,让数据的质量更高、可得性更强。而从投资者角度来讲,如果想投资ESG领域,应当先自己有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王遥在发言中也谈到,许多ESG产品仍处于“挂羊头卖狗肉”的阶段。不过,她也认为这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我们需要有真正的、更精妙的ESG投资策略。
来源: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