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IIGF新闻 > 正文

IIGF新闻|中财大绿金院专家受邀出席第六届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2024-08-07作者:

7月28日-29日,由中国节能协会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主办、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承办、北京能源协会支持的第六届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相关部委、院校领导,以及来自金融机构、企业、碳排放核查认证机构、高校与科研机构等碳交易领域专家学者出席论坛。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崔莹受邀出席论坛,并于“创新市场机制-绿证、绿电与碳市场”主题论坛环节发表“国内外碳市场和碳金融机制创新”主旨演讲。

崔莹在主旨演讲中表示,碳交易市场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市场化工具,对中国的低碳转型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ICAP2024报告,截至2024年1月,全球现有36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在运行,其中,欧盟碳市场经多年发展,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完善的碳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提出设立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于2023年10月1日正式启动,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需要相关出口到欧盟的企业报告每年在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约束下的出口产品的碳排放数据,并支付对应的碳排放费用,将对我国钢铁、铝等相关产品的外贸竞争力产生一定影响。在欧盟碳壁垒面前,相关企业如何有效从战略高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并建立碳排放管理以应对CBAM将成为重要工作。

针对我国碳市场整体发展,崔莹表示,全国碳市场交易迄今已经历三周年,截至今年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已超过4.6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近270亿元,显示出市场运行平稳且活力提升的良好态势,并重视逐步完善与绿证、绿电的衔接机制。此外,国家核证自愿减排(CCER)交易市场的重新启动也是我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另一重要市场工具,碳配额市场和CCER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

碳金融产品是建立在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上,服务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增加碳汇能力的商业活动,以碳配额和碳信用等碳排放权益为媒介或标的的资金融通活动载体。崔莹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有一些碳金融产品的实践,比如碳债券、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碳保险等,在碳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发挥碳金融产品的重要作用,运用碳市场融资工具助力企业融资,盘活存量碳资产,优化企业现金流状况,支持企业低碳转型;利用碳市场交易工具助力碳价发现,支持碳市场交易和履约,规避碳资产价格风险,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和升值;运用碳市场支持工具强化碳资产风险管理,支持跟踪双碳进展和碳市场价格波动,提供资本资金支持。

第六届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以“市场动能·零碳未来”为主题,通过政策解读、专题演讲、主题对话、项目路演等形式,介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研讨我国碳达峰技术路径、碳中和规划以及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并分享节能减碳技术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