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IIGF新闻 > 正文

IIGF新闻 | 中财大绿金院专家受邀出席2024第三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暨第六期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密云讲坛

发布时间:2024-05-14

2024年5月13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碳路逐峰·绿新双驱——气候投融资赋能绿色低碳未来”为主题,包括主论坛和六场平行论坛,具体分别从气候投融资试点地方、碳交易与碳金融和气候投融资加速城市低碳转型等多个视角全方位、系统地探讨了实现气候投融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途径,为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案。13日下午,由北京市密云区生态环境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密云讲坛第六期成功开展。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崔莹受邀出席该论坛高端对话环节,分享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的工作亮点,并对下一阶段完善试点工作提出建议。

今年4月底,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气候投融资试点成效评估方案》,拟对已公布的试点地方进行评估。继前五期密云讲坛的顺利举办,为分享试点地方工作的优秀实践和成果并继续探索气候投融资试点未来的路径创新,邀请了来自政府主管部门、业内权威机构、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的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等领域的领导和专家们一起进行交流和分享,展示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及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面的最新实践与成果,加速区域低碳技术建设与应用,为促进地方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高端对话环节,崔莹及华夏银行绿色金融中心副主任彭凌,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集团协调处副处长杨晓曦,绿色金融60人论坛副秘书长、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严丹虹,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产业中心理事朱和平,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绿色金融部总经理白红春进行了分享与讲解。

崔莹在发言中指出,整体来看,各个试点地区是结合各自的产业特点和区位特征去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以中财大绿金院一直在推动的青岛西海岸新区试点为例,西海岸新区结合海洋特色发展蓝色金融,并重视推动适应气候变化工作。

她表示,西海岸新区也开展了一些亮点工作,如税务部门制定出台《税务助力气候投融资政策指引》,实行“政策找人”,精准辅导相关企业享受绿色税收优惠政策,以税务动能助力气候投融资试点;2023年,推动辖区企业申报享受环境保护类税收(包括环保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附加税等)减免9600余万元。在山东省出台《山东省产品碳足迹评价通则》的背景下,新区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对于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工作安排,完成青岛自贸片区产品碳足迹评价研究项目验收;青岛特钢入选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企业,丽东化工、海湾化学、青岛特钢3家企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产品碳足迹核算,引领国内行业碳足迹管理实践。在绿色建筑信贷实践中,一直存在绿色信贷投放与绿色建筑评定时间错配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青岛西海岸新区投放附带“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的绿色贷款,创新引入绿色保险机制,保险公司通过“保险+服务”为项目提供过程监督、风险预警等服务,项目完工后若未能达标,保险公司将承担建筑绿色整改或资金赔付责任;银行机构利用保险增信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既解决了企业融资的燃眉之急,也为银行助力绿色建筑发展拓展了服务新模式。

目前气候投融资试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针对在下一阶段如何完善试点工作,崔莹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意见:一是在不少地方已经建立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项目库与金融机构对接的作用;二是进一步推动碳排放核算和披露,尤其是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资产的排放和减排量的核算是重点和难点;三是重视推动适应投融资的发展,建议结合生态环境部正在进行的适应型城市试点申报工作,推动地方研究和发展适应投融资。

中财大绿金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关注气候投融资研究,自2011年以来,连续13年发布中国气候融资报告。《2023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对国内外气候金融最新进展进行了梳理,并总结出适用于我国情况的经验,以期助力我国气候投融资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