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IIGF)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研究所(GRI) 共同举办了IIGF-LSE生物多样性金融研讨会。本次研讨会重点关注全球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金融的研究、政策和市场实践进展,邀请到来自政府部门,国内金融机构,多边开发银行等专家代表,从不同视角出发围绕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金融风险、生物多样性金融计划、金融工具创新以及生物多样性金融信息披露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从多角度加深对生物多样性金融的理解,以更有效识别生物多样性金融在研究、政策和市场方面现存的挑战和差距。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教授发表欢迎致辞。她强调,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依赖于森林等生态系统服务,因此,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自然服务赋予财务价值具有必要性。此外,她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金融的整体进展,并对中财大绿金院开展的生物多样性金融相关研究和学术合作进行了介绍。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可持续金融政策洞察、研究与交流国际网络(INSPIRE)研究主任Simon DIKAU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顾问毛倩,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员莫李东博士,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经济研究助理高靖宇做主旨演讲。演讲嘉宾对各自机构开展的生物多样性相关研究、倡议和创新工具进行了介绍,强调了全球经济体和金融体系对自然环境的重要依赖性。他们表示,金融机构应对生物多样性相关金融风险引起重视,并将其纳入到整个金融系统风险评估中。此外,金融机构、当地社区及组织、高校学术机构、智库等相关利益方之间应加强合作交流,尤其是要积极与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相关教育计划,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共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圆桌讨论环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BIOFIN项目国家协调员冷斐;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区域项目总监王倩;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履约二处高级工程师赵阳;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员莫李东博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可持续金融政策洞察、研究与交流国际网络(INSPIRE)研究主任Simon DIKAU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旬针对生物多样性金融的研究、政策和市场应用发展现状与所面临的挑战展开深入探讨。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Daria GERASIMENKO主持圆桌讨论环节。
Simon DIKAU博士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具有紧密关联,因此,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重视对生物多样性金融工具的理解与创新应用以提升相关投资项目的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成果颇丰,期待日后能够通过更多研讨活动,汇聚各利益相关方,通过交流探讨建言献策,为未来生物多样性金融的能力建设与项目合作提供助力。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IIGF)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已经建立了坚实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此次IIGF-LSE生物多样性金融研讨会的举办,日后中财大绿金院将继续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保持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研讨会和联合研究等模式促进双方的学术交流与和知识分享,推动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