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高峰论坛暨亚洲金融智库2020年会于12月2日-3日在广州开发区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疫情冲击下全球金融合作新趋势”,由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主办,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教授受邀出席绿色金融分论坛。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亮出席会议并致辞,以“变革、合作、开放”展望亚洲金融合作的前景,提出依托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和文化支撑重塑亚洲金融竞争的新优势,通过携手支持全球疫情防控、合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构筑亚洲金融安全网等举措为深化亚洲金融合作注入强劲动力,并指出要牢牢把握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深化“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中国的金融开放将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公平透明、制度规则和安全稳定。
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对亚洲金融智库在促进亚洲金融合作创新、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了肯定。英国伦敦金融城政府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孟珂琳、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陈克文、中国建设银行拟任副行长张敏、黄埔区区长陈勇等就如何充分发挥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及其智库作用,在疫情冲击下进一步加强亚洲乃至全球金融合作分享了观点、发出了倡议。
会上,还同期举办了普惠金融分论坛和绿色金融分论坛。绿色金融分论坛由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绿色金融合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主持,王遥教授在作了在题为“绿色金融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演讲,并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副处长赵建勋,普华永道中国可持续发展咨询业务总监吴倩一道,围绕绿色金融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展开了深入讨论。

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经济可能遭遇二战以来最大幅度萎缩。多个国家出台应对疫情影响的经济刺激政策,后疫情时代,“绿色复苏”已然成为世界经济恢复的新引擎。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主席作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对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过程中,绿色金融将发挥重要作用。

王遥教授指出,绿色金融是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能够发挥正向传导作用,为高效、低碳、环保的高质量发展方式输送养分,推动我国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同时,也能够撬动民间绿色投资,缓解环境问题对于财政的压力。国际上,当前各国政府陆续推出一系列绿色经济刺激计划,绿色金融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近年来,绿色金融在我国实现了迅猛发展。我国是世界首个拥有较为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的国家。在相关政策体系的引导下,我国绿色金融组织构建不断推进,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绿色金融标准、评估机制、环境风险分析的研发取得重要进展,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和培训工作广泛开展。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经济、能源、技术、政策体系面临挑战,制度法规“刚性约束”力度有待提升,绿色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仍待完善,金融机构对于环境和气候风险重视程度有限,绿色金融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学术理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
王遥教授提出,应从以下几点出发,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促进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一是推动完善与国际接轨、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断吸收国际标准领域的前沿成果和最佳实践,提高我国在新标准领域的参与度和国际引领力;二是制定具体碳中和路线图,按部就班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三是通过建立有关的机制和平台,加强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四是推动ESG信息披露主流化,培养责任投资者,倒逼ESG信息披露,同时开发本土化ESG评估体系和相应产品,提供衡量企业ESG的价值标尺;五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增强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六是加强绿色金融与数字科技等领域的融合,利用数字技术、金融科技等解决当前阻碍绿色金融发展的工具、方法学等问题,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美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会员机构、非会员金融机构以及媒体代表3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同期开展了金融机构“湾区行”活动,组织部分金融机构代表走访调研部分重点企业,了解当地的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和配套经济金融支持政策,对接融资合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