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Europe-China Eco Cities Link,EC-LINK)主办的中国城市绿色投融资论坛7月5日在京举行。论坛由欧盟驻华代表团、住建部节能与科技司共同支持,中欧生态城项目主办,亚洲城市发展中心、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协办,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苏蕴山、欧洲联盟驻华代表团公使兼副团长胡克定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城市绿色投融资论坛现场
绿色发展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城市如何寻求投融资新机制新机遇,以支持其绿色低碳发展?中外绿色市政投融资有哪些趋势和挑战?绿色金融通过改变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方式,以金融力量促使生产要素向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向流动,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提供创新金融工具。本次论坛旨在为城市、智库、中外投融资机构建立交流网络,以合作实施城市绿色投融资,助力中国城市低碳转型。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详细介绍了绿色金融在中国与世界的发展。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与PPP、环境权益交易、环境风险分析、地方实践和国际合作八个方面为做出了“顶层设计”,使中国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具有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国家。
绿色金融以金融力量推动绿色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总体交易额持续攀升,创新度、活跃度、关注度不断增长。自浙江、贵州等五省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以来,在建章立制、推动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市场活力、防控风险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成果。在国际合作领域,中国将绿色金融纳入了G20议题,并在持续领导G20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的工作。
她表示,相信未来五年《指导意见》中提出的35项将会陆续实现。在落实层面,如制定贷款人环境责任并写入《商业银行法》、编制《国家绿色产业目录》以及推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等具体方面的持续落实,将对国家发展、行业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此外,她还指出,城市绿色投融资发展要实现真正落地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以银行贷款为主、融资渠道单一,以及政策存在多变性问题等,亟需政府、智库及行业深入探讨,共同制定有效解决方案。

与会嘉宾合影
论坛上,中欧专家深入介绍了城市绿色发展、城市投融资创新项目和政策,并启动了中国城市绿色投融资网。论坛还围绕“中外绿色市政融资的趋势与挑战”、“中国城市绿色投融资的创新解决方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络。一些国际主要金融机构和项目介绍了相关绿色投融资工具和项目,并重点阐述了如何根据中国城市的不同情况开发和开展相关融资项目。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合作主任马红星主持了“中国城市绿色投融资的创新解决方案”分论坛。研讨嘉宾通过列举为城市投融资进行技术援助、投资链接的国内外创新项目案例,探讨当前问题及对中国影响。
中欧双方领导、驻华大使馆官员、地方政府代表、国际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中欧生态城项目的绿色金融及城市规划专家、智库和商会代表等约200人出席了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