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一)资讯
1.由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报告对2017年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是了解我国绿色金融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
2.生态环境部严禁“一律关停”、“先停再说”,避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的紧急停产等粗暴行为。
3.据统计,8月环保上市公司共中标33个项目,累计金额逾178亿元,较7月大幅减少。2018年至今,环保产业未能维持整体增长态势。
4.蚂蚁森林宣布“绿色星球计划”:实现全场景打通,衣食住行皆可低碳。
(二)地方
1.江苏省环保信用评级成为节能减排利器,一旦获得“差评”,企业就将会面临污水处理费和电价加价,限制贷款等不利于发展的局面。
x
2.截至7月末,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入驻机构113家,开发绿色信贷产品53个,绿色信贷余额110.78亿元,发行绿色企业债、金融债124亿元。
3.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进入第二阶段,汾渭平原11城首次纳入督查范围,督查半月发现问题1428个。
国际
1.日本日立造船厂计划在9月发行5亿日元绿色债券,该债券将于2021年9月到期,用于投资可再生能源工厂项目。
2.马萨诸塞州净水信托公司通过第四批绿色债券筹集了1亿6350万美元,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投资并资助符合美国联邦清洁水法案和安全饮用水法案要求的项目。
观点
1.薛涛:2018年堪称环境产业的“转折之年”,企业将基本告别“红利期”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薛涛表示,随着经济下行、监管趋严,行业不可避免受到去杠杆、融资难等外部因素影响,加上资本泡沫退却、环境质量改善等自身压力,企业‘冷暖不一’的处境实际早有预见。2018年堪称环境产业的“转折之年”,企业将基本告别“红利期”,下半年业绩即便回升,短期内也很难恢复到过去受追捧、被高估的“盛况”。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环保投资趋于理性的表现。
2.冯良:要在新环境中脱颖而出,环保企业须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动力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巡视员冯良强调,发展初期,企业拼的是“野蛮生长”,但随着环保产业进入蜕变期,竞争更多表现在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要在新环境中脱颖而出,企业须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动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业技术装备的高端化、成套化、智能化;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差异化提升技术自主性和适用性。
长阅读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投资银行的思考丨银行与信贷
原文链接:http://finance.ifeng.com/a/20180904/16485907_0.shtml
资料来源:绿色金融、法制日报、万得资讯、广州金融局、environmental-finance、中国能源报等
主编:吕今平
本期责编:张嘉乐、盛驰
新媒体编辑:曹应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