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现在部分中国A股进入了主流MSCI指数,机构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中国成分股的ESG跟踪记录以及这些新投资组合的潜在风险提出质疑。存在质疑是合理的,在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China A International Index)的423个新评级成分股中,我们发现86%已经跌破BBB,即MSCI ESG评级的中点。
但是,投资者应该了解,对于新兴市场或新近覆盖的市场而言,ESG评级较低的情况并不罕见。虽然中国A股发行人面临挑战,但是有迹象表明他们会迅速适应新的ESG现实。
MSCI ESG评级分布
截至2018年5月28日的数据
存在调整时期很常见,但在中国,来自高层的压力会加快进程
我们对中国市场有一定的了解。从历史上看,新发布的MSCI ESG评级需要长达18个月才能稳定下来,因为公司会对ESG风险进行内部评估,并响应全球投资者重点关注领域的问题。当我们将MSCI ESG评级覆盖范围扩展到南非,日本小型股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时,都发生过类似情况。
让中国案例脱颖而出的是,中国资本市场ESG意识的发展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推动ESG发展的齿轮已经启动,不仅仅是因为全球投资者关注中国的ESG发展,更是国家从资源密集型、高度工业化的经济结构转变为以服务和技术为重点的经济体的战略布局。这种新的经济体很可能会带来更轻的环境足迹。事实上,许多中国公司当前低的ESG评级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对近期国家政策要求设定的较高标准的滞后,新的合规风险的增加给中国公司的运营带来了挑战。
近期风险真实存在,但这是长期成功的潜在动力
新增公司的MSCI ESG评级分布为中国企业当前ESG表现提供了参考,并强调了不断变化的政策相关风险。许多公司,特别是58%的国有企业都发现自己处境艰难:政策制定者的目标较为激进且执法严格,而国企运营的庞大的基础设施往往已经过时。现状与未来的目标之间的差距令人担忧,并可能导致近期的重大资本支出例如罚款,甚至暂停运营。
自上而下的政策给公司带来了繁重的近期合规风险,但也展示了正面的长期ESG前景。我们在欧洲市场观察到类似的情况。欧洲在21世纪中后期经历了重大政策转向加强环境管理时期,欧洲企业面临的短期合规挑战,与政策制定者对旨在实现“更绿色”的长期经济增长的创新的支持密切相关。
十年后,中国企业在严格的政策和补贴及税收优惠等赏罚结合的政策推动下,正在进行自身的转型。例如,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销售量占比中已经超过了全球同行,中国工业企业在清洁技术解决方案的商业化方面领先于全球同行。这两项成就都可归功于国家层面的政策,例如新的减排任务和有利的税收结构。
分行业清洁技术收入的平均比例
资料来源:MSCI ESG Research,截至2018年5月28日
透明度仍需提高,但在ESG问题上的参与正在增加
对可持续投资者来说,认识到中国企业从关注短期合规要求,转向关注维持全球竞争力的长期前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要应对这一挑战,就需要提高企业面临的关键ESG风险的透明度,以及企业为长期更有效地减轻这些风险而制定的战略。
MSCI ESG评级依赖于衡量公司对财务相关ESG风险的抵御能力,衡量抵御能力的信息大约占MSCI ESG评级比重的三分之一,而这些信息来自公司自愿披露。据我们估计,只有2%的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成分股上市公司公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并披露财务相关的ESG指标,而MSCI ACWI成分则为34%。因此,中国企业可能没有充分利用一个关键的沟通渠道,充分披露有助于全球投资者区分那些在合规方面仍在迎头赶上的企业,以及那些拥有稳健风险缓解策略的企业。
此外,MSCI联系所有评级公司,以验证ESG评级过程中使用的数据。对于中国发行人而言,回复并提供反馈的比率很低(仅占MSCI中国A国际指数成分股的3%)。
对改变持开放态度
MSCI ESG Research最近在中国举办了多次信息和培训会议,分享我们对全球ESG投资趋势的看法,并解释MSCI ESG评级流程和方法。这些会议是在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支持下组织的,吸引了300多名企业代表。中国上市公司对ESG表示了浓厚兴趣,并且对ESG与财务相关性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心。
此外,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强制性[1]ESG报告新框架,香港证券交易所和清算所从“自愿”ESG报告向“遵守或解释”要求转变。种种迹象表明,解决财务相关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成为中国企业的新现实,更多的工具和数据可能很快将为投资决策提供信息。
短期而言,投资者仍会对于中国公司的业务结构,会计和商业行为的透明度存在合理的担忧。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中国企业的MSCI ESG评级。然而,推动向可持续经济转型的监管和利益相关者力量,也可能推动企业行为和实践向全球公认的规范和标准的转型。其中,外国投资者和本土投资者将在塑造中国ESG的演变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1] 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公司治理准则》,确立ESG信息披露框架
作者:Olga Emelianova,MSCI ESG Research执行董事
翻译:黄湘黔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