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24日,凤凰卫视集团联合多家国际机构举办“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2025”,以“十年共识·五年同行”为主题,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在气候治理新格局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行动,积极助力中国碳中和愿景及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教授受邀出席,并参与开幕圆桌对话。24日的会上,王遥教授与来自CFA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通威股份、格力电器的专家一道于“多方推动气候行动”圆桌对话进行沟通与交流。

王遥教授表示,以市场化手段推动绿色金融支持气候友好型项目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一是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只有明确“什么是气候友好”,市场才能精准识别、定价和投资。二是依托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开展引导资金流向。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投融资相比传统的绿色环保项目和低碳减排项目等更强调适应气候变化和全球可持续发展。通过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的建设,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三是健全气候投融资激励机制。单纯依靠市场自发调节,资本投向气候友好型项目的动力仍显不足,需通过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降低项目融资成本、提升投资回报。四是强化信息披露与监管约束。只有确保项目的“气候友好”属性真实可信,才能维护市场公信力,避免资本流入“伪气候友好”项目。同时,加强对项目的全流程监管,从项目备案、资金使用到减排成效验收,形成闭环管理。
针对金融机构如何开展气候风险评估工作,王遥教授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建立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同时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并充分利用外部数据和专业机构的支持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例如,中财大绿金院长期致力于相关研究与实践,我们参考过往的工具和框架,建立了同时考虑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的气候压力测试评估模型,既揭示价值链和行业对于转型风险的间接传导效应,也能刻画企业在未来极端气候下(如洪水、干旱、风暴等)的承受的风险和影响。”王遥教授说道。
本次峰会以“十年共识·五年同行”为主题,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在气候治理新格局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行动,助力中国碳中和愿景及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