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IIGF新闻 > 正文

IIGF新闻|中财大绿金院专家受邀参加“绿色引擎:解码非洲可持续发展投资新机遇”系列对话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5

近日,睿纳新国际咨询有限公司(Development Reimagined)在云南昆明举办了“绿色引擎:解码非洲可持续发展投资新机遇”系列对话的第三场活动——“从云南到非洲:携手公平绿色转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活动汇聚来自中非政府机构、企业、高校与智库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在气候变化日渐紧迫的背景下,中国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省的绿色能源发展经验,如何助力非洲绿色工业化进程。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刘炳材博士出席圆桌对话环节并参与调研活动。

睿纳新气候项目主管傅弋珂指出,中非绿色合作正处于关键机遇期。2024年9月召开的第九届中非合作论坛(FOCAC 9)进一步深化中非在绿色产业上的合作深度与广度;中非双方在绿色工业化方面的政策共识和市场需求,为企业、政府与研究机构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她呼吁中非双方共同努力,加快绿色投资对接与项目落地。睿纳新气候行动专家吴雨浓强调,非洲绿色能源市场需求巨大,云南在气候、地形、资源禀赋方面与非洲多个国家高度相似,使得“农光互补”、“集中式光伏电站”等云南实践经验的非洲在地化具备可能。

来自纳米比亚和埃塞俄比亚的政府部门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国家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展情况。纳米比亚代表指出,纳米比亚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正通过《国家综合资源计划》力争到2028年实现80%电力自给率,并大力发展绿色氢能,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外资企业参与。埃塞俄比亚代表强调,埃塞计划到2030年成为东非电力中心,持续扩大可再生能源建设,并依托“一带一路”与中非战略合作,推动绿色能源出口。埃塞政府正通过PPP模式、税收减免、“一站式服务”等政策吸引全球投资者,也欢迎更多国际合作。

圆桌对话环节,刘炳材与来自中非高校、行业协会与企业代表围绕“合作潜力、融资机制、技术转移、本地化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图片

刘炳材博士在发言中系统介绍了中国对非援助和贷款机制及公私合营(PPP)模式案例。并指出企业在寻找对非投资机会时,可以关注官方援助和贷款动态辅助决策。刘炳材博士同时强调小型项目的“打包融资”路径值得探索。他指出,从部分国家成功案例经验来看,通过打包多个小型项目并与国际基金合作,可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推动项目落地;同时,企业需在合同商定、绩效监督等环节为自己争取合理利益。并以肯尼亚离网光伏项目为例,分享了公私合营模式如何推动小型项目的融资与运营,并推动当地能力建设和技术发展。

图片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共同调研了位于昆明市禄劝县的东方电气2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项目,详细了解了项目的地形地貌、乡村情况及运营模式,并探讨了此类项目在非洲实施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