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IIGF新闻 > 正文

IIGF新闻|中财大绿金院专家受邀出席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体系构建和资源调动”分论坛

发布时间:2025-07-09

7月5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中共贵州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贵州监管局共同承办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金融:生物多样性金融体系构建和资源调动”分论坛在贵阳举行,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绿色金融政策和工具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贵州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省委金融办主任、省委金融工委书记吴强致辞时表示:“我们坚信,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交流互动和思想碰撞,此次论坛一定能够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丰硕成果。”他提出倡议: 一是更宽视野健全绿色金融体系;二是更大力度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三是更实举措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四是更深层次拓展区域与国际合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女士(Beate Trankmann)则在会上阐述了当前全球自然危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巨大挑战,她希望通过创新金融工具以及应用数字技术等路径,为探索推动全球构建生物多样性金融体系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她表示:“ 我们期待在座嘉宾以及在中国和其他地区的所有人共同合作,去确保我们共同的未来、共同的地球家园,能够受到很好的保护。”

王遥教授在会议圆桌讨论环节发言,围绕绿色金融进展与生物多样性协同实践进行了介绍。王遥教授表示,近年来,中国生物多样性金融相关顶层设计不断完善,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将支持生态保护修复列为重点领域,提出要加大支持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她指出,目前,许多地方也在因地制宜探索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路径和机制。未来,可以通过深化对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认识;完善地方生物多样性战略,为发展生物多样性金融提供指导;促进多方协作,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风险管理的地方发展模式;完善生物多样性相关监测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进一步推动生物多样性金融地方实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本次论坛探讨绿色金融框架下的生物多样性金融体系构建和资源调动,发挥金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