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由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东盟能源中心、能源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东盟低碳能源投资路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金照,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儿童投资基金会全球气候项目主任、中国区首席代表刘强,东盟能源中心执行董事拿督阿卜杜勒·达伍德致辞。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教授受邀出席,并在“能源转型的金融机制”环节发言发表专题演讲,介绍了中国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支持能源转型的相关实践,国际合作情况并对能源转型融资进行了展望。

王遥教授在发言中表示,能源行业是绿色金融支持的重点领域,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产品均对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例如,2018年-2024年,绿色信贷投向清洁能源产业的资金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增速保持在30%左右,投向清洁能源产业的资金占绿色信贷余额整体也维持在26%左右的水平。此外,《绿色保险分类指引(2023年版)》中也将清洁能源保险,以及化石能源低碳转型保险等纳入其中。
王遥教授也特别指出,近年来,转型金融在支持传统能源转型升级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转型债券、低碳转型挂钩债券等创新工具,为传统能源转型注入资金活水。如,2022年6月,我国首批5支转型债券成功发行,共计募集22.9亿元用以天然气热电联产、动能转换等领域。

在该环节的圆桌讨论中,王遥教授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一级巡视员叶燕斐、柬埔寨矿业能源部副处长索林、印度尼西亚能矿部副协调员穆罕默德·昆乔罗、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程琳、马来西亚可持续能源发展局战略规划部主任赛富·哈基姆等嘉宾围绕金融支持能源转型的政策指引,金融产品创新及未来展望,以及中国、东盟能源转型领域的合作方向等进行了讨论。
本届研讨会分为“能源互联互通”“工业部门脱碳路径”“能源转型的金融机制”三部分,吸引了中国及东盟十国政府部门、能源企业、金融机构及研究机构代表参与,相互交流政策进展、探索技术创新、展示合作成果、挖掘合作机遇,为中国—东盟深化低碳能源投资指明了方向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