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IIGF新闻 > 正文

IIGF新闻 | 中澳可持续金融研讨会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5-06-28

2025年6月19日,澳中基金会(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ustralia–China Relations, NFACR)资助,并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西澳大学、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可持续金融研究所和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澳可持续金融研讨会—— 可持续金融作为增长引擎的共同机遇与合作方向 ”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及线上同步举行。中澳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学术机构及企业代表出席本次会议,并围绕可持续金融相关议题展开交流讨论。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规制与全球治理学院名誉教授Howard Bamsey主持本次活动,他表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澳大利亚和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在可持续金融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潜力。希望通过本次的交流对话,深入探讨两国在可持续金融领域的机遇与挑战,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的支持单位澳中基金会首席执行官Gary Cowan介绍了基金会成立的背景,并指出基金会关注应对气候变化,持续支持经济脱碳和可持续产业促进项目。他强调,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需巨额资金,目前澳大利亚已经承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中国也宣布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双方应当在绿色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展开合作,探索通过提升绿色与可持续金融标准的互操作性促进跨境投资,在推进双方气候与环境领域合作的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教授、澳大利亚财政部可持续金融处负责人Penny Sirault 、澳大利亚可持续金融研究所政策与混合融资项目负责人Purdie Bowden以及香港品质保证局首席执行官陈沛昌围绕两国可持续金融分类标准的编制、应用及互通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Penny Sirault提出,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气候问题上有共同目标,在该领域展开合作符合共同利益。澳大利亚政府于2024年6月公布了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并于日前发布了可持续金融分类法,规划了实施可持续金融改革的愿景,鼓励金融市场和机构动员资本实现整体经济脱碳。她特别指出,中澳两国可在钢铁生产脱碳领域合作,利用澳大利亚铁矿资源与中国钢铁产能,共同推动减排。

王遥教授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绿色金融“五大支柱”——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激励约束机制、产品与市场体系、国际合作的发展现状。她表示,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拥有绿色金融顶层设计的国家,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0.6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9.6%,一季度增加3.56万亿元。绿色债券发行量居世界前列,绿色保险、信托等蓬勃发展。她认为,中澳两国可在可持续金融分类法互操作性、绿色技术投资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脱碳进程。

Purdie Bowden介绍了澳大利亚可持续金融分类法的核心原则。她表示,澳大利亚的可持续金融分类法关注互操作性,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如中国、欧盟等分类法,以期为跨境投资提供共同语言。同时,也重视可信度,确保与 1.5℃温控路径一致,符合净零目标。此外,关注实用性,编制过程中与金融机构密切合作开发,使分类法适应澳大利亚经济结构,如高碳密集型的采矿和制造业。她希望未来基于国际可持续金融平台(IPSF)推动多司法管辖区 “共同基础分类法”,促进中澳在关键行业的标准协调。

陈沛昌表示,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推动全球绿色金融中心建设,2024 年发布《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与《可持续披露路线图》,其中提出香港所有银行致力在2030年或之前达成自身营运净零排放,及在2050年或之前做到融资净零排放。政府通过外汇基金投资绿色创新项目,推动上市公司按ISSB 标准披露气候相关财务信息,开发香港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与 IFRS S1/S2 接轨。他也指出,香港作为连接中国与国际市场的桥梁,可在可持续金融标准对接、碳交易等领域促进中澳合作,推动亚洲可持续发展领导力。

会上,嘉宾们还与现场及线上观众进行了互动,回答了观众提出的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路径、可持续金融中的常见风险等问题。

本次会议作为中澳可持续金融圆桌会议的开场活动及中财大绿金院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得到了诸多关注,线上线下近48万人次收看了本次研讨会。未来,还将有3场研讨会分别在中国及澳大利亚举行,以激发对中澳合作的兴趣与参与,促进两国在可持续金融领域的政策对话、经验交流与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