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5.15

发布时间:2025-05-15

国内

(一)全国

1、中国银行市值管理样本:高股息护盘,ESG绿色金融领跑

2、金融支持绿色科技,共助产业低碳转型——2025金融支持绿色科技大会召开

(二)地方

1、福建福州市:积极发展氢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

2、年产2万吨太阳能光伏玻璃及耐火新材料项目落户山东青岛


国际

1、美国众议院委员会支持取消45V氢能税收抵免

2、全容量商业运行,中东最大光伏项目投产


观点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加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文化支撑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进程的产物,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的重要内容,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以金融服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篇著作对此作出深刻阐释,并指出“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坚定自信,离不开发挥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和丰厚滋养。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盈利性双重属性,不能单纯以盈利性为目标,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平衡功能性和盈利性的关系。过去一段时间,我国金融业发生了一些乱象,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践行正确的义利观。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价值和利润,实现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不能唯利是图。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增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让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

着眼于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金融系统要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应当看到,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要么不能直接产生明显经济效益,要么在短期内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显著。因此,做好这“五篇大文章”必须坚持以义取利,扎根于为实体经济服务、适应消费者和投资者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