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一)全国
1、全国碳交易市场全方位实施三级联审,严打弄虚作假行为
2、中国探索实现城市“零碳”新路径
(二)地方
1、兴业银行重庆分行: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双轮驱动 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2、山西太原“零碳会议”开启气候投融资新篇章
国际
1、全球市场巨震!最高49%,特朗普“对等关税”公布
2、欧盟委员会提议放宽车企碳排放规则
观点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发展绿色金融,亟需解决碳核算难题
绿色金融的核心在于推动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倾斜,支持传统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支持领域包括传统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绿色转型,能源体系的低碳化,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支持碳市场建设。
首先,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完善。当前,绿色金融标准尚未完全统一,部分领域存在标准不清、执行不一的问题。《实施方案》提出要健全绿色金融标准和信息披露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协调不同机构间的标准差异,确保绿色金融业务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是关键问题。
其次,金融资源的精准配置。《实施方案》强调支持重点领域和行业的绿色转型,但如何在传统高碳行业与新兴绿色产业之间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既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又推动低碳转型,是一大挑战。特别是在能源保供与低碳转型之间,需要平衡短期经济稳定与长期绿色发展的关系。
第三,风险防控与业务创新的平衡。绿色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的增加。《实施方案》提出要强化全流程风险管理,但在实践中,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避免因过度追求规模而忽视风险,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四是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的落实。碳核算和信息披露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但目前碳排放数据的收集、核算和披露仍存在技术难点和数据不透明的问题。如何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建立完善的碳核算体系,并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规范性,是实施中的重要任务。从长期来看,银行业保险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将推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更加成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一方面,随着绿色金融标准的完善和政策工具的丰富,金融机构的绿色服务能力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为我国在全球绿色金融领域争取更多话语权。同时,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碳核算和信息披露的难题有望逐步解决,为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