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IIGF年报|2024年度ESG公募基金进展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4-08-20

根据晨星研究,2023Q4全球可持续基金净流出25亿美元,全球ESG公募基金发展有所停滞。中国视角下,2023年,我国金融市场持续推进ESG基金高质量发展。政策发展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持续引导基金可持续投资的同时,不断加强ESG投资的监管力度和规范ESG基金信息披露标准。市场实践层面,中国ESG公募基金产品逐年新增趋势显著,虽受宏观因素影响有所波动,但整体稳中向好。根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市场ESG公募基金产品共计586只,总规模为5,437.86亿元。同时,ESG公募基金产品的可持续性能优势得以缓慢释放,可持续绩效水平优异(AA及以上)的ESG公募基金数量从2021年开始迅猛增长,于2023年达到27.13%。与此同时,我国ESG基金仍然存在市场动能不足、缺乏全链路ESG公募基金产品评估方法学、ESG数据缺失等问题,需要多方协力构建ESG公募基金市场运行体系、提升综合能力建设,推动ESG基金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一、最新进展


(一)政策发展

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各级监管部门已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在支持ESG投资、强化企业信息披露等维度逐步推动金融机构践行ESG理念,积极开展ESG投资。相较于欧美而言,目前国内ESG基金政策主要以支持鼓励性政策为主,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更为明确的ESG基金标准及ESG基金信息披露规则。


1.持续支持ESG投资,引导ESG基金高质量发展

我国持续发布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ESG基金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投资项目的ESG考量。2023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及说明(表1),除生态环境、资源和能源利用分析等环境影响分析外,将碳达峰、碳中和等新理念纳入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中,同时要求评价项目在带动当地就业、促进企业员工发展、社区发展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社会责任[1],要求识别项目产业链、供应链、生态环境、社会影响、网络与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风险。以项目为代表的被评估主体是金融市场的直接投资标的,也是基金管理人投资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项目的环境、社会维度的影响分析为基金公司评价投资标的提供更多可比数据,加强了数据透明度。


表 1 《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2023年版)》

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内部整理


在地方层面,各地政府先行先试,除框架性支持性文件外,制定具体的投资指引,明确绿色项目投资管理要求。2023年,如表2所示,河南、浙江、广州等多个省市陆续发布文件,明确支持发展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绿色投资。同年10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会同多个部门发布《深圳市绿色投资评估指引》(表3),要求深圳市的金融机构对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和风险进行投资前评估和投资后管理的全面评估,包括分析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环境合规及环境风险管理等。


表 2 地方政府关于绿色投资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内部整理



表 3 《深圳市绿色投资评估指引》要求[2]

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内部整理


2.加强监管力度,防范ESG基金“漂绿”

在促进基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和责任投资的理念的同时,我国加强对基金公司和企业的监管力度,防范基金ESG产品“漂绿”现象。在中央层面,最高法出台第一部涉“双碳”规范性文件,依法保护绿色投资资金用途,防范企业在可持续方面的虚假宣传。2023年2月,最高法院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依法审理绿色股权投资、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基金等纠纷案件,对于投资者以相关责任主体违反绿色金融管理规定或擅自改变资金绿色用途、致其遭受损失为由主张损害赔偿责任的,依法予以支持,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鼓励更多资本和机构参与气候投融资[3]。在地方层面,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等八部门发布《浙江省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金融机构落实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防止项目投融资过程中过度负债、资金空转和“洗绿”等风险,这对浙江省金融机构健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管理体系提出更高要求。


3.进一步规范ESG基金信息披露标准,提供明确的考量标准

为了提升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进一步加强对ESG基金信息披露要求,包括基金管理人的信息披露标准、基金产品信息披露标准及企业信息披露标准,致力于推动ESG基金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得准确、全面的信息,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金融领域可持续发展更为领先的地域(如深圳),已然在绿色投资方面持续完善自身体系建设,出台了《深圳市绿色投资评估指引》、《金融机构绿色投融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要求》等一系列标准,而其他地区仍有待提升。

基金管理人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可以让投资者了解基金管理人的ESG投资策略、纳入考量的ESG指标及ESG风险管理体系,ESG基金产品的资产配置比例、ESG目标等信息披露有助于缓解投资者和被投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023年12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金融机构绿色投融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要求》[4],对包括基金管理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的绿色投融资活动制定信息披露要求。如表4所示,该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包含降碳类、减污类、资源综合利用类、扩绿类、其他类和定性类六类共计45个指标,包含44个定量指标和1个定性指标,旨在规范绿色投资的数据统计,为健全基金管理人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体系提供良好的借鉴。


表 4 金融机构绿色投融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

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内部整理


基金底层持仓标的而言,我国企业ESG信息披露标准进一步趋向于统一化发展,为投资者提供更为明确的筛选和评价标准。4月,香港交易所就建议优化ESG框架下的气候信息披露征询市场意见,规定所有发行人在其ESG报告中披露气候相关信息,以及推出符合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气候准则的新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要求,要求上市公司从管治、策略、风险管理、指标与目标四个维度披露气候相关信息,将为气候主题ESG基金提供更多基础数据参考。国务院国资委7月发布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从指标和格式上提供了基础参考,在ESG三个维度,构建了14个一级指标、45个二级指标、132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涵盖基础披露和建议披露两类指标,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编制ESG专项报告提供最基础的指标和最基础格式参考。


(二)市场实践 [5]

为细化分析全市场ESG公募基金产品,研究团队根据基金全称、基金简称、投资目标、投资策略、收益风险特征、及业绩比较基准中所涉及的ESG关联程度,将ESG公募基金划分为“ESG强相关”[6]与“ESG弱相关”[7]两种属性。


1.ESG公募基金市场规模有所回落,以“泛ESG”基金为主

基金数量而言,中国ESG公募基金产品逐年新增趋势显著,并且ESG强相关主题公募基金发力更为明显。根据中财大绿金院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市场ESG公募基金产品共计586只,分别为101只基金特征中直接包含“ESG”“可持续发展”“双碳”等关键词的ESG强相关基金,以及485只“泛ESG”主题产品。此外,如下图所示,高度ESG相关属性的公募基金产品数量由30只(2019年)增长至101只(2023年),增速336.67%,为ESG弱相关基金数量增长速率的1.32倍,说明金融市场对于“ESG主题”公募基金产品的认可度以及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随着可持续信息披露规范要求的进一步强化,ESG强相关公募基金产品的边界愈发清晰,基金管理人在投资目标、投资策略以及底层持仓筛选的设置规则方面将会持续完善,谨防“漂ESG”与“ESG风格漂移”。


图 1 2019年至2023年中国ESG公募基金数量历年趋势图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基金规模视角下,ESG基金占全市场公募基金的比率虽逐年攀升,但整体份额仍处于相对有限的水平。如下表所示,2019年,ESG基金规模占比仅为6.18%,此后的两年内攀升至12.71%,整体规模超过8,791亿元。随后,受宏观经济环境与国际ESG投资风潮波动影响,ESG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趋势有所回撤,但占比仍保持在10%附近。另一方面,全市场ESG公募基金产品以“泛ESG”主题为主,ESG强相关主题公募基金规模较小。如图2所示,尽管ESG强相关公募基金规模在五年内增长超过1.5倍,跃升至565.88亿元,但对比ESG弱相关基金(2023年为4,871.98亿元,同比增长157%)仍有待提升。

表 5 2019年至2023年中国ESG公募基金规模(亿元)与占比(%)统计表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图 2 2019年至2023年中国ESG公募基金市场规模历年趋势图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2.ESG公募基金产品评级表现改善,可持续投资策略相对优势显现

2019年至2023年,顺应全市场可持续投资发展风潮,ESG公募基金的评级表现稳步改善。为剔除市场客观发展对ESG公募基金产品统计结果的影响,研究团队以“ESG公募基金产品数量的ESG评级分布占比”作为反映ESG公募基金产品评级表现的代表值,结果呈现如图3所示。依照中财大绿金院ESG评价方法学的等级划分,AA及以上公募基金产品处于市场领先水平,BB至A评级为中等表现,B及B以下基金产品的ESG绩效则亟待提升。由下图可知,可持续绩效水平优异的ESG公募基金数量从2021年开始迅猛增长,于2023年达到27.13%,其中AAA评级的产品占比维持在9.2%附近。与此同时,中等ESG评级的公募基金产品在数量上持续处于高位(近45%),并且A评级的基金产品比例近年高速增长,说明同层级ESG公募基金产品的对应表现进一步优化。与之相对应,B与CCC等级的ESG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占比从33.64%(2019年)降至26.96%,从侧面反映了ESG公募基金产品的可持续性能优势得以缓慢释放。



图 3 中国ESG公募基金ESG评级分布历年趋势图(2019年至2023年)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ESG公募基金产品的ESG评级分布特征较非ESG基金更为显著,其中ESG强相关公募基金的可持续绩效表现领先优势比ESG弱相关基金突出,但是AAA等级ESG公募基金产品占比相对逊色。研究团队按照公募基金产品的ESG属性特征,划分为“ESG强相关”“ESG弱相关”以及“非ESG”三种类型,并分别以各类型为样本池[8],统计各样本池中不同ESG评级的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占比,以此反映2023年度公募基金ESG评级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截至2023年底,处于AA与AAA等级的ESG强相关公募基金产品占比为38.62%,远高于ESG弱相关公募基金产品(24.95%)与非ESG产品(29.28%)。同时,20.79%的ESG强相关基金获得A评级,仅有9.9%的基金落在CCC评级区域,处于三种类型之中相对领先水平。该数据结果说明了全市场ESG公募基金投资策略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对应成效,并且ESG主题产品较“泛ESG”基金更具比较优势。此外,三种类型基金产品的AAA等级份额占比均不高,非ESG基金分布规模更是大于ESG基金,一方面非ESG基金在持仓选择上更为注重价值投资原则,另一方面说明ESG公募基金的投资策略具备细化并加强的空间。


图 4 2023年中国ESG公募基金产品评级分布图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2023年度,中国ESG公募基金产品数量的ESG评级分布相对均衡,产品规模集中于中等区间(BB至A等级),其中AAA评级ESG公募基金产品数量与规模均较为有限,提升空间较大。如下图所示,单就全市场ESG公募基金产品数量而言,AA评级占比最大,总计105只,其次为BB评级(94只)与A评级(92只)。其余各个ESG评级的分布数量相对接近,处于70只至80只之间。与基金数量相比,ESG公募基金资产净值的统计则呈现部分差异化结果。虽然大部分ESG评级分层之内的公募基金产品规模与数量成正比,但是BB评级的ESG公募基金产品在数量相当的情况下,整体规模明显高于其他层级,为1,195.1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AAA评级的ESG公募基金产品仅为54只,公募基金资产净值更是仅有305.15亿元,规模占比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基金管理人在设计并开发ESG主题基金产品时仍需加强对于实质性ESG风险的考量,包括但不仅限于将多维度的ESG绩效评估纳入策略要求。



图 5 2023年中国ESG公募基金评级分布与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ESG评级的单个维度视角下,2019年至2023年的ESG公募基金产品绩效提升趋势明显,其中治理维度(G)表现相较于环境(E)与社会(S)更为突出,并且ESG强相关公募基金产品表现显著高于ESG弱相关产品。如下图所示,随着近年来“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盛行,ESG各个维度的均分逐年提升,即便2023年底有所回落,仍保持在一定水平。与此同时,不同ESG相关程度的公募基金产品样本内均分呈现清晰的分层特征,显见ESG强相关公募基金产品在单个维度的均分高于ESG弱相关基金,二者的差距从2019年的6分左右扩大至2023年的10分附近。上述趋势特点在治理(G)层面更为突出,尤其是对比ESG弱相关基金产品五年间平稳在43分上下波动的平均治理得分,ESG强相关基金已达到58分。另一方面,图6显示治理(G)层面基金产品均分表现落后于环境(E)及社会(S),并且该特征在ESG弱相关基金被放大。纵使基金产品投资标的筛选已然重点关注底层持仓的财务绩效,有关于治理有效性、风险管理分析等因素仍然有待纳入评估。



图6 中国ESG公募基金产品分维度历年评分对比折线图(2019年至2023年)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3.ESG公募基金绩效表现均衡,ESG领先产品具备超额收益

可持续绩效表现相对领先的ESG公募基金产品在获取超额收益方面并无任何劣势,证明基金产品开展ESG投资策略或价值投资行为时,并不需要以牺牲企业的收益情况为代价。为了进一步探索ESG公募基金产品的盈利能力与ESG评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团队将不同年度的ESG公募基金映射至各自所归属的七个ESG评级(CCC至AAA)分层之中,并对应筛选出各个分层中区间净值超越基准年化收益率的ESG基金,计算出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率的ESG公募基金产品占比。如图7所示,2019年至2023年间,单个年份的ESG公募基金超额收益情况较为均衡,在不同ESG评级之间分布平滑。2023年,51.43%的AA评级ESG公募基金产品获得超额收益,处于相对领先位置,其次分别为AAA评级(44.44%)以及BB评级(41.49%)。即便受宏观经济因素以及市场环境影响,公募基金产品近年来的表现相对低迷,但是ESG投资策略仍能够从抗风险、长期投资的视角下提供一定参考,并且具有市场实践性与灵活性。



图 7 中国ESG公募基金产品正向超额收益数量占比[9]分布情况(2019年至2023年)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4.ESG公募基金绿色属性显著,可持续投资策略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ESG公募基金产品的绿色属性显著,并且从ESG评级分布上呈现可持续绩效表现越好,绿色属性越高的特点。如图8所示,研究团队基于中财大绿金院上市公司绿色棕色收入数据库,穿透并分析各个公募基金产品的底层持仓资产主营收入构成,以箱线图的形式分别呈现ESG公募基金与非ESG公募基金产品的绿色、棕色收入占比,从而反映2023年中国全市场公募基金的绿色与棕色属性特征。绿色属性而言,ESG公募基金产品的绿色收入占比最高可达65.11%,均值(7.30%)高于非ESG基金(3.72%),占比的四分位数也显著更高。棕色属性而言,则呈现相反的结果,ESG公募基金产品的碳属性含量相对更低。


图 8 2023年中国全市场公募基金绿棕收入占比分布图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2019年至2023年,中国ESG公募基金绿色收入占比分布与ESG评级契合度增加,ESG基金产品策略趋于符合绿色发展预期。如图9所示,2019年,处于ESG评级中间水平的ESG公募基金产品绿色收入占比达到68.41%。2023年,ESG评估领先的基金产品绿色收入占比达到35.73%,远高于同期对比2019年的5.22%,说明近年来公募基金管理人的ESG投资策略愈发注重投资标的绿色程度。此外,AAA评级ESG公募基金产品绿色收入占比持续处于低谷,即便有所增长,但仍停留在最高5.16%的位置。为谨防“漂绿”与“漂ESG”风险,后续如何强化ESG公募基金产品的投资规则,并切实评估标的资产的绿色属性将是基金管理人的重点挑战之一。



图 9 中国ESG公募基金绿色收入占比分布图(2019年至2023年)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二、面临的问题


(一)受宏观因素影响,ESG公募基金市场发展动能不足

中国ESG发展起步较晚,自2016年起持续推进并顺应ESG信息披露规范要求迎来新兴机遇。然而,近年受国际政治因素波及与宏观经济下行的负面影响,ESG公募基金发展面临短期动能不足的基本问题。2023年以来,美国“反ESG投资”的声音甚嚣尘上,各州议会提出的反ESG法案大多试图限制基金经理使用ESG数据或负面ESG标的筛选投资策略。与此同时,欧洲可持续金融法案之中有关于ESG主题监管要求的推行力度有所放缓。欧美是金融市场践行可持续发展的领先者,其回撤ESG投资的行为势必对国际范围内ESG公募基金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的周期性促使金融市场预期有所降低,底层持仓资产的风险收益表现普遍较为低迷,机构投资者直接创新开发ESG公募基金产品的难度较高,短期内ESG投资实践驱动力相对有限。


(二)全链路ESG公募基金产品评估方法学有待完善

针对公募基金产品所设立的系统化、全链路ESG评估方法学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本要素,也是创新开发适应性金融产品的必要条件。现阶段,全市场公募基金产品的ESG评级机构良莠不齐,并且评估方法学大多只集中于底层标的资产的ESG评分结果,缺乏对于贯穿基金产品设计的全链路、多维度考量。然而,无论是基金管理人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可持续绩效水平,还是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风格偏好以及ESG专业程度,都会极大程度决定ESG公募基金产品的基本属性。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ISSB)的推进,金融机构将必须着手衡量投融资资产的可持续风险与机遇,并统计对应的财务绩效。除了聚焦环境效益(E)、社会责任(S)以及公司治理(G)三个维度的关键议题表现之外,市场缺乏将碳风险要素融入既有ESG公募基金产品评估体系的实践与探索,难以直接量化衡量公募基金产品的碳足迹以及所对应潜藏的非系统性风险。


(三)ESG数据缺失有待弥合,ESG风格漂移识别力度有限

数据分析是开展公募基金产品评估的必要步骤,而目前全市场ESG数据的缺失情况将极大程度影响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以及公募基金产品ESG风格漂移水平的识别有效性。即便国内外ESG与可持续相关信息披露要求众多,为企业公开披露非财务绩效信息提供方法指引,但是各个标准之间差异性较大,并且监管机构尚未直接统一规范要求,反而造成企业ESG数据透明度的无形屏障。再者, “ESG风格漂移”评测是一定时间区间内,针对公募基金产品的全维度ESG绩效评估,对于数据可比性要求较高。目前,中国企业ESG信息披露不具有强制性,监管力度有限,ESG数据的公允性、真实性、有效性存疑。金融机构难以直接采用市场公开可获取信息作为公募基金产品ESG评估的底层数据,而标的资产结构化数据的获取与清洗又进一步提高了“ESG风格漂移”评估的整体难度。


(四)市场亟需具有实践性的深度ESG公募基金产品策略

可持续投资业已成为全市场金融产品创新的新方向,机构投资者在倡导ESG投资理念的同时,同时关注公募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表现,因此市场亟需能够捕获潜在Alpha或将ESG因子融入Smart Beta的深度投资策略。基于前文ESG公募基金产品市场分析可知,即便近年来中国ESG投资规模日益增长,“泛ESG”主题公募基金产品仍然占据较高市场份额,“ESG”或“可持续”公募基金发展空间极大。与之相对应,大多数基金管理人正采用具有行业一致性的方法构建公募基金投资组合,包括但不仅限于ESG负面筛选、ESG正面筛选以及可持续主题投资策略。部分行业领先基金公司倾向于采用参与公司治理以及ESG整合策略(如,易方达基金与南方基金),但是仍然缺乏对于ESG因子更为全面完善的量化模型策略以及ESG风险管理机制,诸如固收公募基金产品ESG风险评估方法学。


三、发展建议


(一)多方协力构建ESG公募基金市场运行体系

从实操角度出发,明确并界定“ESG公募基金产品”要义是有效管理“漂ESG”风险的重中之中,同时是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前提。智库科研机构而言,可充分运用理论层面对于公募基金核心要素的分析结果,整合并形成有关ESG主题产品的界定标准,并尽可能细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成果。除了顺应金融学、可持续专业领域知识以及统计学原理之外,同时需要兼顾市场实践的便利性。监管机构而言,可重点关注规范并约束金融机构的市场行为,引导ESG公募基金的良性发展,一方面持续监督ESG主题金融产品的可持续、低碳与绿色属性,另一方面鼓励基金管理人先行先试,推陈出新地开发具有市场标杆性的优质ESG公募基金产品。机构投资者方面,作为基金管理人的核心利益相关方,建议充分运用反馈机制,真实、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ESG基金产品评价意见,帮助基金公司持续强化可持续投资策略,引领市场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ESG公募基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中国ESG公募基金市场发展的重要支撑,既能够从ESG数据和投资策略解决方案等维度上提供必要支持,同时可为ESG公募基金产品智能化发展预留空间。一是强化ESG数据治理,包括但不仅限于对底层标的持仓的ESG全面追踪和公募基金产品的综合ESG评估。基金管理人可推动建立公募基金产品ESG数据标准,确保底层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二是汲取国际ESG指数公司(如穆迪、MSCI等)的先进经验,开发ESG投资策略解决方案,借助ESG因子模型帮助基金管理人更好地评估和管理ESG风险和机遇。三是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ESG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能力。同时,鼓励智库机构和第三方服务平台提供专业的ESG研究合作和ESG数据服务,支持基金管理人践行更为全面的ESG投资决策。值得注意的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并非一蹴而就,同时需要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基金管理人、第三方机构的通力配合,旨在为ESG公募基金发展提供优质土壤。


(三)充分践行多元化ESG公募基金产品策略

ESG公募基金产品构成可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分别是产品设计、开发方法学以及风险管理机制。多元化产品策略则是放大ESG公募基金产品的可延展性,提高基金产品的综合属性效用,从供给与需求层面出发,进一步推进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一方面,ESG公募基金产品开发可从主题定义与策略方向着手,锚定并形成单个产品特色。目前,市场相对成熟的ESG公募基金主题以“ESG”“可持续”“低碳”“绿色”为主,基金管理人可深入ESG关键议题,形成差异化细分产品或系列ETF产品,如“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性别金融”等。另一方面,ESG理念与价值投资天然契合,具有长期抗风险特征,将ESG因素纳入基金产品风险管理机制是识别“ESG风格漂移”与“漂ESG”风险的有效手段,更是助力产品获取超额回报的参考方案。基金管理人可以结合既有产品与目标客群特征,构建自身运营管理高适配度的公募基金ESG评估系统,既用于内部行业研究与策略制定,评估ESG风险并实施管理措施,同时面向机构投资者提供全面、多层次的产品ESG风险诊断报告,提升公募基金产品的信息透明度。


(四)多策并举深耕专业ESG人才培养

ESG公募基金产品开发与运营过程中,基金管理人的专业素养和研发能力是必要保障基础,如何进一步优化人才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全市场各类型的ESG投资教育培训机构冗杂,建议监管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加强市场规范,并系统化梳理ESG投资培训纲要,涵盖ESG投资理论、实践案例和行业趋势等内容。与此同时,还需强化基金管理团队的道德操守,确保在ESG投资决策中始终保持专业、诚信、职业审慎和负责任原则。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可定期评估ESG产品投资风格、风险管理能力及ESG投资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投资策略的稳健性与一致性。基金管理人的团队研发能力提升方面,建议构建综合性、平台化的ESG投研体系,吸纳不同专业背景的金融人才,深入研究ESG宏观政策、行业可持续发展趋势和上市公司ESG信息,形成对于ESG公募基金产品设计具有参考意义的研究报告,确保ESG主题产品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四、大事记

表 6 2023年ESG基金大事记



脚注

[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4/11/5750844/files/e664893b21684f10bec8445dc4686d1c.pdf

[2]https://jr.sz.gov.cn/sjrb/ydmh/isz/zcfg/gfxwjcx/content/post_10940785.html

[3]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2/id/7149453.shtml

[4]https://www.sz.gov.cn/attachment/1/1391/1391255/11046586.pdf

[5]基金ESG评分的筛选条件为以下四项:基金成立日早于报告日期;基金到期日(如有)晚于报告日期;基金类型为股票型和混合型中的一种;基金的股票资产净值占基金期末资产净值的65%及以上。

[6]关键词为“ESG”“可持续发展”“碳中和”“碳达峰”“双碳”

[7]关键词为“环保”“生态”“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美丽中国”“环境治理”“资源”“节能”“绿色”“减排”“低污染”“低碳生活”“低碳消费”“低碳转型”“碳排放”“碳减排”“新能源”“低碳”“低能耗”“低排放”“可再生”“风能”“光伏”“水力发电”“能源转型”“清洁能源”“清洁”“新动能”“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海洋”“循环经济”“绿色转型”“绿色消费”“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社会责任”“公益”“责任”

[8]“ESG强相关”“ESG弱相关”以及“非ESG”三部分独立统计,每部分的基金产品数量占比总计为100%

[9]SG公募基金产品正向超额收益数量占比=各ESG评级分组内区间净值超越基准年化收益率大于零的ESG基金数量/各ESG评级分组内的ESG公募基金数量




作者:

杨晨辉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中心联合主任

牟 毅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量化中心主任

刘启伦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量化研究员

戎 珺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周文静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