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一)全国
1、国家能源局:一季度光伏新增45.74GW!
2、830亿千瓦时,2万余家!我国绿电交易市场规模大幅提升
(二)地方
1、成都:新增低空经济、氢能两条重点产业链
2、浙江省首个液氢关键装备制造基地开工
国际
1、欧盟氢能银行7.2亿欧元支持七个可再生氢项目
2、法国计划在2027年将电动汽车销量增加3倍
观点
中国科学院陈海生:中国总体储能技术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近日,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举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海生在分享中国储能技术与产业最新进展时表示,中国总体储能技术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陈海生介绍,抽水蓄能之外的储能技术被称为新型储能,过去3年正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新型储能有两类,一类是化学储能,包括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铅蓄电池等;一类是物理储能,包括压缩空气储能、储冷储热、飞轮储能等。优势包括:建设周期短,一般6至24个月可以建成;选址比较灵活;调节能力也比较强。缺点是技术不够成熟,没有大规模应用。由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提升,过去5至7年,新型储能成本下降速度较快,平均每年单位成本下降10%至15%。
2023年,中国储能经历了高速发展的一年。各类储能技术快速发展,锂电、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储能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创新高,全年新增装机达21.5GW,约为2022年的三倍;储能政策持续向好,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各省市密集出台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新型储能的战略地位愈加清晰;储能产业竞争加剧,资源向储能集聚,带来投资扩张、产能增加,同时行业竞争加剧,企业压力加大;资本市场有所调整,一方面资本持续投入,推动产能扩张,另一方面下半年融资有所降温。
去年,新增新型储能市场中,中、美、欧继续主导,合计占全球市场的88%。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累计86.5GW,同比增长45%;抽水储能累计装机51.3GW,同比增长11%,占比首次低于60%,新型储能占比同比增长18.2个百分点。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亟须长时储能技术,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在预测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时,陈海生认为,今年中国仍将是技术研发最活跃的国家,新增市场规模将达到30GW至40GW,国内企业会加速出海布局,储能市场化交易进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