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1.23

发布时间:2024-01-23作者:绿色金融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国内

(一)全国

1.国家能源局权威发布:加快推进绿电、绿证市场建设

2.京津水源上游流域生态补偿实现全覆盖

(二)地方

1.淅川县:打造绿色生态金名片

2.江西: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国际

1.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2023年发电量超2760亿千瓦时

2.地缘冲突为国际油价提供支撑油价欲向上突破


观点

打造数字普惠金融健康生态

推动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参与、多措并举。应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质效;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监管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区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提高,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等业务迅速发展,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数字普惠金融是一种新型金融模式,是指运用数字技术为传统金融无法覆盖的群体提供个性化、低成本、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例如不断推出的小微贷、惠农贷、商户贷、新市民贷等各类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可以为前期无法获得贷款的个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新的选择。各地还纷纷出台惠民保险产品,投保不限制病史,理赔扩展到医保目录之外,为因病拒保人群和老年人群提供保险保障,等等。可见,普惠金融借助数字技术优势走向传统金融的服务盲区,提升了服务的便利性、普及性、可得性,推动了小微企业、“三农”、民生等领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4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约25%,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2.4万亿元,较2023年初增长18.58%;脱贫地区各项贷款余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然而,数字普惠金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传统金融相比,普惠金融服务客群相对下沉,金融机构难以全面评估借款人信用状况;数字化方式的违约成本较低,恶意违约概率提升;信息技术系统出现技术故障或安全漏洞,可能会造成消费者信息泄露;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小额分散,加之发展模式尚不成熟,监管政策存在滞后性,监管难度加大;等等。打造数字普惠金融健康生态,推动其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参与、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