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11.10

发布时间:2022-11-10
国内

(一)全

1. 中国将逐步推进甲烷排放控制工作


2. 外交部发言人:中国始终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实干家和行动派


(二)地方

1. 光伏2.19GW、风电146MW!浙江金华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

2. 放款450万元:福建首单“绿电贷”在漳州落地



国际

1. 希腊:两大工会举行全国罢工 抗议高通胀和能源价格飙升

2. 欧盟能源政策仍存变数



观点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主任武雅斌:智慧能源技术是未来ESG投资热点


       能源动力从来都是历次工业革命最核心的应用场景。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的应用是大势所趋。

       未来的能源安全着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即化石能源比重进一步下降,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逐渐上升,特别是绿色能源将成未来能源构成中的主体;二是智慧能源技术和系统的广泛应用。

       一直以来,能源电力产业是全球减碳的重头戏,必须通过数字化改造,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提升效率,增强电网的稳定性和韧性。以上两方面将成为未来影响力投资和ESG投资的热点。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中,中国不断实现产业跃迁,在不少核心领域走入世界前列,与发达国家呈齐头并进之势,这是非常可喜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中国在部分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掌握上仍需继续努力。

      同时,数字化的实现,以数字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为前提。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数字化发展不均衡。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一定要关注包容性发展问题,不能形成新的“数字鸿沟”,“不让任何人落下”。

      零碳化恰恰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倒逼机制,它是转型的压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共生协同发展的。比如一个企业在长沙改造了所有的数字交通路口,信号装置等,由于它减少了拥堵,减少了汽车在路上行驶的时间,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客观上达到了减碳效果。

      短期来说,碳减排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必须要付出的成本,也是这些国家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径。从长期来说,这是对产业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锤炼,没有减碳零碳指标是没法进入国际市场的,也无法成为一个真正国际化的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有义务和责任进行技术援助,发展中国家也可以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该互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