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5.24

发布时间:2022-05-24
国内
(一)全国

1、国务院常务会:再开工一批能源项目。

2、国网辛保安:全力以赴迎峰度夏保障供电 坚定不移推动能源转型助力双碳。

(二)地方

1、广东江东新区将建海口首个智慧综合能源项目。

2、河北打造高质量需求响应市场助力电力充足供应。

国际

1、波兰政府宣布提前终止俄罗斯供应天然气的协议。

2、阿美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全世界的闲置石油产能不足2%。

观点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研究员严刚:关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与挑战的思考

在当前阶段,各方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认识仍有不足,加快突破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工作当前面临的六大挑战:

1. 如何有效支撑经济发展?

制定因地制宜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区域及地方在制定减污降碳政策及工作计划时,需通盘统筹地区能源、产业等结构布局,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政策,实现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协同推进。

2. 如何客观系统评价减污降碳成效?

建立科学系统的减污降碳成效评估体系。目前已有多种评价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成效的指标参数,但仍缺乏系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体系。

3. 如何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与双碳工作目标协同?

加强规划方案制定时的相互反馈与支撑。应在制定碳排放达峰方案和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时加强二者的相互反馈与支撑,探索协同政策措施,制定一体化目标,突出融合增效,实现多重目标。

4. 如何识别重点控制对象和举措?

建立一致源排放清单。可考虑建立“减污降碳”热点网格管理体系,为城市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5. 如何选择采取符合多种目标的治理技术?

遴选兼顾“减污”和“降碳”的治理技术。在选取全过程治理技术路径时,除综合评价其“环境-技术-经济”影响,还需将碳排放水平纳入考量,优选减污降碳协同度高的控制技术。

6. 如何建立有效畅通的协同管理机制?

明确部门分工,加强统筹融合,形成管理合力。需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思想贯穿于政策的设计与执行中,以推动管理融合增效,形成工作合力。

主编:吕今平

本期责编:史熙熙

新媒体编辑:蒙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