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态环境部编制发布2021年《环境公报》、《海洋环境公报》
2 联易融科技首发ESG报告,系国内供应链金融科技SaaS上市企业披露的首份ESG报告
(二)地方
1 河北省碳减排贷款投放额突破150亿元支持绿色转型发展成效显著
2 云南省首部防治扬尘污染地方性法规下月施行
3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将与港交所共建湾区碳市场
4 超额认购2.2倍,香港首推零售绿色债券受热捧
1 日本索尼宣布2040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
2 世界气象组织:2021年四项气候变化关键指标打破纪录
3 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蔡博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统筹协调、明确路径、综合施策,能源体系改革是根本途径,重点领域转型是重要抓手,技术创新是关键引擎,碳汇能力提升是重要补充,治理体系变革是基础保障。
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牵引。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特别是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全民参与绿色低碳建设的良好局面。
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7%,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实施节约优先战略,加快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充分挖掘节能提效的减碳潜力。
以重点领域转变发展方式为抓手。工业领域长期以来是我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户,是影响全国整体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要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基础上,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技术创新是推动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驱动力。要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约束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脱碳要求,系统谋划相关技术的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先进成熟绿色低碳技术的普及应用,推进前沿绿色低碳技术研发部署,加强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攻关、工程示范和成果转化。
以碳汇能力全面提升为补充。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以治理体系变革为保障。加快建立完善支撑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和相关制度法治化保障,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推动实施配额有偿分配。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和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