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5.12

发布时间:2022-05-12

国内(一)全国1 央行:加大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支持力度

2 中央网信办:积极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碳普惠机制

3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专著出版

(二)地方1 重庆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4%

2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国际1 巴拿马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

2 少于半数亚太上市大企业采取降低气候风险措施

观点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

截至目前,绿色金融三大功能正在显现,五大支柱初步形成,在支持中国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中国的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经接近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位。2021年,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了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余额达到1.1万亿元,在全球也居于前列。

二是构建了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绿色债券的支持项目目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碳金融产品》这四项国内外非常关注的绿色金融标准已经正式发布。另外,中国还与欧盟联合发布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标志着中外绿色金融标准正在逐步趋同。

三是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取得了重要进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部分金融机构已经试编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且试点开展了碳核算,为未来适时在全国推广积累了经验。

四是激励约束机制在绿色金融方面逐步完善。人民银行创设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带动了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同时,人民银行还全面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已将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业务纳入定量评价范围,引导金融机构有序增加绿色资产配置。

五是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不断深化。2021年,人民银行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牵头起草了《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和《G20可持续金融综合报告》,两个文件都已经获得核准。另外,人民银行还参与发起设立了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这个网络正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平台之一。

下一步,人民银行会着力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推动中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开展碳核算,稳步推进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同时发展碳金融,以市场化的方式实现控碳减排。


主编:吕今平

本期责编:邓昊昱

新媒体编辑: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