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煤气化制氢技术应用获突破,达行业先进水平
2、国家能源局召开全国电力安委会专题会议,研究加强电力安全生产工作。
1、“十四五”期间河北将构建具有更强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新型电力系统。
2、青海省推动电煤库存提升和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
1、美国宣布对俄新制裁,G7承诺减少对俄能源依赖。
2、美国页岩行业或将从亏损转向获得创纪录现金流。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提升风电发展质量,仍需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
过往三十年,我国风电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技术创新则始终是最大的驱动力。围绕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全体风能人奋力创新,使风电具备了成为主体能源的条件。面向碳中和时代,紧紧围绕产业所需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仍是我国风电实现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
接下来,风电行业的技术创新空间依然十分广阔。“十四五”期间,为落实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风电年均新增装机规模不应低于5000万千瓦。面对历史性机遇,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风电经济性将是行业面临的最紧迫任务,这需要业界基于关键与共性技术组织攻关,包括风电机组大型化、定制化和智能化开发,大功率齿轮箱和百米级叶片等部件技术的突破,以漂浮式为代表的海上风电前沿技术研发,高性能替代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陆上和海上工程装备的专业化研发,多能互补等综合应用技术创新。
推进上述工作,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此前,国家能源局、科技部联合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将“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列为重点任务,并提出开展新型高效低成本风电技术研究、开发15兆瓦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研发远海深水区域漂浮式风电机组等。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具体支持举措,设置专项研发资金,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攻关。
同时,应加快公共试验与验证体系建设,以支撑共性技术研发。关键共性技术能够为某一领域技术发展或新产品开发提供支撑,是整个产业进步和创新的基础,对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产业质量、生产效率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建议由国家支持第三方机构,以国家投资为主、企业筹资为辅的方式,打造行业亟需的公共研发实验、测试平台和设施。
主编:吕今平
本期责编:史熙熙
新媒体编辑:蒙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