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11.25

发布时间:2021-11-25

国内

(一)全国

1 商务部发布《“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

2 银保监会: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3 建设银行启动客户ESG评级体系项目

(二)地方

1 福建出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2 云南印发工业绿色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推进机制


国际

1 巴西风电装机容量累计突破20吉瓦

2 国际能源署官员:全球化石燃料在电力供应中占比为30年新低


观点

观点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在双碳目标下,碳市场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只是控排企业履约调剂余缺、进行履约的市场,更为主要的是,其能够向外界提供关键的价格信号,从而能够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为市场主体进行理性计算提供一个外部参照。

具体到现阶段来看,碳市场在全球都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市场,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即便是影响力很大的欧盟碳市场也有很多规则还在继续摸索、完善中。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从前期的地方试点,刚刚进入全国统一市场的阶段,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履约、平稳推进。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为企业履约进行配额调剂的现货市场,从政策设计的角度,可以说暂时尚不具备金融属性。而且,由于目前碳市场只纳入实体企业,比如电力企业,这就导致碳市场的交易有很强的“潮汐性”,交易不够活跃。

未来,如果想让碳市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就需要让更多行业的企业加入进来,提高交易配额相对于排放总量的比例,同时,推出衍生品市场,让金融机构加入碳市场,交易就会慢慢活跃起来,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碳市场的调节作用。9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在合理科学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建立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研究发展基于碳排放权的各类资源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主编:吕今平

本期责编:宋汶禹

新媒体编辑:杨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