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一)全国
1中美达成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
2 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推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二)地方
1 央企提前投运核能供暖工程,山东海阳成为全国首座“零碳”供暖城市
2 北京举行首届碳中和国际实践大会
3 江苏提出八方面25条具体措施发展绿色金融
国际
1 COP26谈判仍存在巨大分歧,碳市场制度设计成博弈焦点
2 英国专家:中国应对气变成绩显著,西方“甩锅”不负责
3 全球气候技术领域融资快速增长
观点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
虽然我国绿色金融在政策制度、市场创新、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我国绿色发展进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政策协同问题。当前政策协同性仍需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指引政策应和监管部门政策,以及各部委出台的绿色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协调;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也必须做好政策对接、责权划分及相互配合。
二是绿色金融及绿色产业相关标准问题。今年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绿色债券标准得到了统一,并实现了与国际绿色债券标准的接轨。但目前,各部委均有各自绿色行业标准,地方也因地制宜出台和制定了一些地方绿色标准。因此,建议率先解决绿色标准统一问题,明确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关系,避免造成混乱。
三是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应用范围亟待扩大。当前,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在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中占据主要地位,虽然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但一些创新产品如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绿色市政债、绿色融资担保基金等应用范围和场景仍比较有限。因此,金融机构在未来应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扩大其应用范围,发挥其在支持低碳绿色转型方面的作用。
四是环境信息披露仍需进一步加强。目前,金融领域普遍存在环境信息披露较为薄弱、企业环境信息不完整、及时权威的信息整合存在壁垒的现象。环境信息披露和共享机制的不健全,会阻碍环保部门建立切实有效的环境质量评估标准;同时,金融机构难以及时获得绿色环保信息,会影响正确的投资定价和风险管控。因此,建议采取强制环境信息披露,并建立全国性环境信息披露查询平台,以打破信息不对称可能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
五是绿色发展的意识与能力问题。当前,相当的一部分政府相关部分负责人和从业者对于绿色发展、绿色金融意识不到位,对于相关知识了解也浮于表面,关注度也远远不够。因此,为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从业者和利益相关人员的绿色金融知识培训,鼓励研究机构围绕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培养绿色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主编:吕今平
本期责编:宋汶禹
新媒体编辑:杨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