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
(一)全国
1.我国首次面向公众发布气候趋势预测产品
2. 中石化布局氢能产业链 锚定建设“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3. 探访全球最大农光互补电站:华为智能光伏助力,累计减少碳排放200万吨
(二)地方
1.江西赣州“十三五”治理崩岗4346座,“十四五”继续“治山理水”
2.建行发力绿色金融为“美丽福建”添翼
3. 完善投融资体系 北京将推动建设国际绿色金融中心

国际
1.欧日拟在世贸组织发起碳税谈判
2.印度2月炼焦煤进口量478.61万吨 澳煤占大头

观点
梅德文:发展碳市场和绿色金融有助加快重点行业减排
北京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初见成效。“2016-2019年,北京市重点排放单位碳强度累计下降了16.5%,全市能源利用效率位居全国首位,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初见成效。”梅德文说。
北京绿色交易所已经初步建成国家级绿色项目库,可以服务支撑国家自主减排行动。同时交易所还在参与起草环境权益融资工具和碳金融产品两项绿色金融标准。此外,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绿色交易所正在积极联合国内的投资机构、低碳技术企业和地方政府等发起碳中和投资基金,培育和推广碳中和商业模式和适用技术,服务地方和国家碳中和远期目标。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并明确提出了七方面重点工作。包括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
七方面重点工作中,梅德文认为,能源体系碳减排既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硬骨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约85%,其中电力行业又占全部能源消费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40%,可见能源领域的减排是重中之重。任何一个行业的碳减排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度、市场、技术、碳汇和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的保障。
其次是重点行业领域的减排降碳行动。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锁定效应,行业减排的机遇是下一个朱格拉周期,考验的是宏观经济产业转型的魄力。随着老设备的逐步淘汰更新,重点行业领域的减排将会逐步完成,碳市场和绿色金融等政策手段可以加快这一替代进程。
主编:吕今平
本期责编:宋汶禹
新媒体编辑:谷含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