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9.30

发布时间:2025-09-30

国内

(一)全国

1.全国碳市场建设迈出新步伐

2. 全球最大煤电碳捕集示范工程投运

(二)地方

1.广西北海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开工建设

2.甘肃能源监管办积极推动2025年度增量新能源项目机制电量竞量竞价工作

国际

1.欧洲汽车工业面临电动化转型困局

2.RWE新建英国海上风电场一半风力机已投入使用

观点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人工智能有望给金融行业带来全方位影响

人工智能提高了金融专业化服务能力。人工智能能够处理海量信息,完成复杂任务,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理解,提高业务洞察能力,帮助金融机构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管理风险,优化业务策略,提高对经营发展和商业决策的判断能力。

人工智能提高了金融业生产效率。人工智能具有较好的自然语言理解和加工能力,一些金融机构在信息检索、知识总结、报告生成等领域广泛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提高了金融服务可获得性。人工智能可以大规模地处理来自不同数据源、不同质量标准的非线性(非结构化)数据,更全面准确地了解金融消费者行为和需求。一方面通过人机协同模式提升了服务效率,改善用户体验,提高金融机构在营销咨询、理财投顾、普惠金融等多方面的差异化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将服务延伸到广大长尾客户,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有的金融机构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客户画像与需求预测模型,覆盖基金、理财、保险等超过1000多个产品,帮助客户经理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介。有的银行赋能“三农”金融信贷规模提质上量,运用人工智能破解贷前调查成本高、贷中核查难度大、贷后监测时效低等一系列“三农”业务难题,惠及450万农户,持续为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提供金融活水。

面对新技术、新发展、新挑战,金融监管总局先后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人工智能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业融合应用创新。同时加强规范引导,促进金融机构强化数字治理,加快建立适配人工智能发展形势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模型全流程安全,人机责任清晰,促进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发展。另外,我们也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应用对金融运行底层逻辑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菲利普斯曲线关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分析权衡;金融脱媒与金融再媒的趋势;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要素的重构;金融数据中性、风险分散要求与人工智能数据选择偏好、集中度依赖之间关系的平衡;金融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移动变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