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9.1

发布时间:2025-09-02

国内

(一)全国

1.国家能源局:7月份核发可再生能源绿证23.58万个

2.中办国办发布意见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有序提高碳配额有偿分配比例

(二)地方

1.浙江首个“五全”绿色低碳智慧园区建成

2.安徽首条!淮北智慧配电网示范线路正式建成

国际

1.亚洲首个跨境输电新能源项目全容量并网

2.日本首个氢能混燃发电厂实时碳追踪系统正式启用


观点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彭峰:多维度发力推动,中国碳市场高质量发展

彭峰指出,碳市场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减排以及将资源更优化配置,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目标。

其一,在碳排放权市场中,通过发放主要交易产品碳配额,对高排放企业施加压力,企业需在履约清缴期前,按实际排放量回缴配额。其二,将减排效益量化为可交易产品进入碳市场变现,使有减排效益的企业和项目因经济收益而持续减排,推动减排规模化发展。其三,借助碳市场形成碳定价,明确排放与减排的成本和收益,并通过市场供需关系精准量化,引导社会资本流入绿色低碳领域,产生溢出效应。

随着今年第四个履约周期来临,我国碳市场迎来关键“扩维”变革。彭峰表示,一方面,规划中的八大高排放行业今年又新增了三个行业纳入管理,包括水泥、冶炼、钢铁;另一方面,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增多,新纳入行业不仅只聚焦二氧化碳。针对今年首年进入碳市场的1500多家新增企业,当前采用等额履约方式,即有多少排放量发多少配额,以此助力企业适应市场规则,待2027年后逐步加码控排力度。

彭峰补充强调,今年另一个较大变化是,7月15日全国碳市场创新性推出单向竞价(拍卖)方式,为未来全国碳市场配额有偿分配奠定基础。在此之前,碳市场交易方式只有挂牌协议和大宗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