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8.15

发布时间:2025-08-16

国内

(一)全国

1.世界首台220千伏混合绝缘油变压器成功投运

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文强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监管

(二)地方

1.宁夏: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分解实施方案发布

2.福建省福清市:培育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

国际

1.巴西可再生能源研究所设立该国首个海上风电培训和教育项目

2.罗马尼亚完成第二轮可再生能源拍卖,三分之一风电配额尚未分配

观点

董希淼(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贴息政策将激发消费市场潜力和活力

近日,财政部等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财政贴息政策将发挥引导带动作用,与金融政策形成合力,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下一步应适时调整优化相关措施,继续加大实施力度,更好地发挥政策效用。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发力点,是当前和未来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是应对内外部冲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十项任务的首位,并部署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对消费领域的经营主体和居民消费贷款进行财政贴息,是一项创新性政策举措,传递出明确的政策信号,有助于提振信心、稳定预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财政贴息,一方面将直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提高居民运用金融杠杆扩大消费、改善生活的意愿和能力;一方面将降低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支持和鼓励经营主体保持生产经营持续性,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贴息政策还将激发相关经营主体和居民有效融资需求,扩大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消费贷款和相关贷款投放,减少“内卷式”竞争,将利率稳定在合理水平。总之,财政贴息政策将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并强化与金融政策协同,进一步助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对居民而言,申请个人消费贷款要到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贴息政策红利;要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和实际需要申请消费贷款,量力而行、合理适度,切不可因为额度高、利率低、有补贴就随意申请,应将个人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经营主体要确保将贷款资金用于开展合规经营活动,居民申请消费贷款应用于合理消费,不得违规用于投资理财等用途。

金融机构应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增强商业可持续性。同时,应利用金融科技工具完善风控模型和算法,根据消费者职业、收入、负债、信用等准确判断还款能力,提升风险防控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贷款用途和资金流向的管控,确保相关贷款不被挪用,贴息资金不被套取;应对消费者需求进行全面分析,提高消费者需求匹配的精准度,提升信贷审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过度授信和“多头借贷”现象,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